作为2019年北京世园会的东道主,北京16区在园区内各设置一处主题花坛,游客一日便可看尽北京各区精品园艺。别看只是一个主题花坛,却浓缩了每个区的“点睛之笔”。今天上午,记者兵分多路,探访部分区主题花坛的亮点和故事。东城夏秋两次换花,“旧物”翻新再利用,东城花坛体现北京味儿
从世园会1号门进入,沿着园区主路步行300米,一处选取了祈年殿、故宫角楼、古观象台等古建筑剪影为主景,配以彩虹、牡丹等元素的主题花坛出现在路边,吸引了不少游客合影留念。这处占地面积330平方米、总高7.5米的花坛,便是东城特别为世园会打造的“云中古韵,魅力东城”主题花坛。别看只是一个主题花坛,在花卉的选择上,可格外有讲究。负责东城主题花坛搭建和园区公共绿化的项目经理朱军告诉记者,整个世园会历时整整5个多月的时间,跨越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因此在乍暖还寒、气温并不稳定前,第一次进行花卉布置时,特别选用了一些耐寒花卉,包括银莲花、花毛茛、紫罗兰、角堇、金鱼草、柳穿鱼等。此外,还选取国际最新育种成果,经过延庆地区品种测试,花期长、花色纯正、花量大、习性强健、适应性好的花卉,包括矮牵牛、香雪球、新几内亚凤仙、超级鼠尾草等。随着时间推移和气温变化,下一步,将根据花坛呈现效果与花材养护的实际情况,分别在夏季、秋季进行两次换花,主题花坛也会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大朵大朵的巨型立体牡丹盛开在祈年殿、故宫角楼、古观象台等古建筑剪影前,飘着祥云的彩虹跨过天空。朱军告诉记者,如果不点明,恐怕观众都不知道,搭建主题花坛所采用的不少景观元素,其实都是为了厉行节约而重复再利用的“旧物”。比如,立体牡丹花的钢骨架和彩虹景观钢骨架,就是用往年国庆花坛曾经使用过的“旧物”,这次进行翻新后,又重新在世园会上焕发了新生。2017年1月,“80后”的朱军就已经提前两年来到了世园会项目的建设现场。“那时现场还没清退完毕,一些房子还没拆,在建设之前,我首先参与的是腾退工作。”作为东城入驻世园会项目施工地的第一人,朱军见证了世园会现场从一片工地到美丽园区的“蜕变”。身为项目部负责人,朱军肩负重任,“望着月亮来,看着星星回家”是常事。短短的两年时间,在强紫外线和大风的“摧残”下,朱军的容貌都发生了大变样。“以前我的皮肤很白,现在变得黝黑黝黑的。亲戚朋友见了,都笑我从‘小鲜肉’现在变成‘老腊肉’了”。去年5月,朱军的女儿刚出生,他在医院陪伴妻子和女儿不到一周,就又回到了施工地继续投入世园会的建设中。“女儿这个月即将满1岁,我打算带家人和孩子,来看看自己奋战了两年的园区,让他们也为我自豪和骄傲。”通州“未来花园”不耗电自发光,通州副中心标志性节点融入花坛
除了主题花坛之外,通州精心打造的“未来花园”展园,也在世园会上同步亮相。记者发现,“未来花园”展园面积约750平方米,呈南北向布局,如果从半空中向下俯瞰,整个展园就好像一个篆书的“京”字图案。展园呈现的是一个集大规格彩色苗木、大规格容器苗木以及海绵城市概念三大亮点于一体的精品园林景观。在园内,一年四季都可以观赏到分明的多彩自然景观。为什么取名叫做“未来花园”呢?原来,园内的设计处处体现着创新科技与生态环保,代表着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比如,花园采取的是下沉式设计,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斗,将收集到的雨水全部汇入到雨水回收系统内,可以用来灌溉为景观供水。在能源方面,花园采用了太阳能作为自产清洁电力能源。连下沉广场的地面铺装也不是传统的普通石材,而是一种结合了自发光稀土的新型强透水材质,这让未来花园的地面不仅能够高效回收雨水,到了夜间,广场的地面不消耗电能,就可以自然发光,带来丰富的夜间景观效果。海淀玻璃能发电、废弃物再生,海淀打造智慧园艺花坛
如果从1号门进入园区,一进门的主路南侧就能看到海淀区的主题花坛,象征着生命的DNA双螺旋结构最为引人注目,科技范儿和智能化是海淀主题花坛的主要特色。游客只要靠近花坛的入口,科技范儿便迎面而来。只要对着入口旁边的触摸屏高喊一声“海淀海淀”,屏幕就会立刻“回应”,“滔滔不绝”地讲起园区内应用了什么科技元素应用,如何进行能耗管理,环境怎么实现感知,人流如何检测等内容。海淀主题花坛负责人于江峰告诉记者,从外表看,海淀主题花坛只是一个由花卉组成的景观,但其实随处可见科技范儿。“别看这里只是一座花坛,但是可以看到整个实景海淀。”于江峰带着记者来到一座山体的南立面,这里由一面触摸屏,这里可以通过三位全景展现海淀区的三山五园等图文景象,让游客对海淀全貌一目了然。“从表面看,花坛中的山就是普通的山,但其实它们可以发电。”于江峰说,花坛内的部分山体采用了“发电玻璃”材质,“里面安装了玻璃基铜铟镓硒芯片,这种芯片可以让玻璃发电,集光变电的最高转化率能达到21%。”于江峰告诉记者,除了“发电玻璃”,海淀花坛中的草坪灯、花丛中蝴蝶、蜻蜓等小装饰灯也都采用太阳能能源。如果走在花坛两侧的通道,游客还能感受到喷雾与人互动的乐趣。原来,这里运用了国内顶级微孔高压雾森技术,游客如果踩踏了地板,那么就回触发喷雾,“踩踏力度越大,喷雾喷得越大。”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炎热的天气下,不少游客在这个人机互动过程中找到了清凉的乐趣。于江峰告诉记者,海淀花坛充分运用了互联网+物联网+AI等技术。“花坛区域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可视化智能管理,都可以通过系统完成,同时系统还能监测园区内水电设备数据、人流数据、能量转换、消耗数据及各传感器监测数据,并且实现智能喷灌,能量智能控制等。”除此之外,海淀花坛海处处体现环保特色,例如,植物废弃的树枝经过打碎压制和粘合,制成了花坛区域的地面铺装;园区出入口通道上的地砖,则是利用树木枝干等废弃物粉碎后的颗粒与镁基胶凝材料进行一系列改性、凝结技术制造而成的。房山大石河畔取来“房山石”,房山花坛打造层峦叠嶂
起伏的山脉前,一弯碧水缓缓流淌,其间点缀着用花卉搭建而成的房山区吉祥物“方方”、房山区logo、石墨烯新材料等元素。负责房山主题花坛搭建和维护的北京京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永杰表示,房山主题花坛总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除了用花卉模仿房山的绿水青山,还用花材搭建成彩虹桥等造型,从花坛上凌空而过。李永杰表示,彩虹寓意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而房山恰好位于京津冀的连接处。而彩虹上林立的高楼,代表房山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在花坛的水系旁,灰色的石板雕刻出层峦叠嶂的山脉造型。这可不是普通的石材,而是特意取自房山大石河地区的“房山石”,是房山特有的一种石材。李永杰说,“房山石”原本是雕刻成有棱有角的样子,后来,几经修改,又重新将棱角打磨圆润,最后才成为了现在起伏的山脉状。门头沟打造三座名山微景观,500平方米花坛尽显“门头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