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在东亚叫做台风,在北美和北大西洋沿岸叫做飓风,为了便于记忆,也便于公众和媒体了解、报道和记忆,现在每个台风和飓风都会取个好听的名字。
北美的飓风名主要用人名,从字母A到字母Z,按理说可以有26个名字,但是字母 Q, U, X, Y和Z的单词和人名实在太少,所以这个名单每年只有21个名字(图1),在飓风少的年份问题不大,但当飓风过于活跃时就不够用了,例如2020年,北美和北大西洋飓风季开始得早,结束得晚,飓风一个接一个,到11月依然还有飓风出现,结果2020年竟然出现了30个飓风(图2),飓风名称不够用,迫不得已只好启用备用方案,用希腊字母,在阿尔法α、贝塔β、伽马γ…依次使用,2020年一直用到了第十个字母约塔ι。
图1. 2019~2024年北美、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区域飓风名称候选名单
当台风和飓风造成巨大损失的时候,一般会对这个名字封存(开除),再递补一个新名字,麻烦的是,2020年第28和30个飓风都是希腊字母,分别是伊塔η和约塔ι,把这两个字母开除了,那明年当飓风数目超多的时候,怎么命名?
经过三天会议,2021年3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飓风委员会宣布采用新方案,按照惯例封存了去年“恶名昭著”的飓风Dorian和Laura,顺便封存了两个字母伊塔η和约塔ι,并宣布从今以后不再用希腊字母作为飓风名,而是提供了一个补充清单(图3),这个清单用的是人名,以后当飓风数目超过21个的时候,就从补充清单里选择,所以从今以后,不会再出现希腊字母命名的飓风了。
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域所用的命名规则和北美完全不同,由亚太地区可能受台风影响的14个成员国共同命名,每个国家提供10个名字,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当某个名字的台风造成严重影响的时候,即把这个台风名封存(开除)以后不再使用,由其名字提供的成员国再增补一个,所以西太地区不可能出现名字不够用的情况。
亚洲区域的命名别具风格,中国所用的龙王、风神、海神、悟空、杜鹃都是采用神话及花的名称。朝鲜和韩国偏好动植物和花名,比如燕子、天鹅、蝴蝶、海鸥、百合、蒲公英、蔷薇等,而日本给出名名字多于星座有关,比如天秤、天兔、北冕、巨爵、天鸽、圆规等。
开始的台风起名都过于随意,比如香港起的名字“欣欣”和“婷婷”,很快就被香港人民认为没有香港特色,后来经香港天文台申请退役,由“狮子山”和“白海豚”替代,不过另外两个姑娘“珊珊”和“玲玲”还在,摆脱不了迟早被替换的命运。
韩国起的名字“彩蝶” (Nabi),因为读音近似阿拉伯文“先知”这个词,被认为与宗教观点有冲突,后被“杜苏芮”(Doksuri)替代。
朝鲜起的名字清松(Sonamu)发音近似海啸(Tsunami)造成了马来西亚沿海民众恐慌,也成了被剔除的原因。
还有两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名字,泰国提出的“翰文”(Hanuman)受到隔壁区域印度气象局的反对,被认为其英文拼音亵渎印度神祇,最终在未被使用下由“莫拉克” (Morakot)替代莫拉克,而“莫拉克”台风2009年在台湾闯下大祸,被两岸同胞一起拿下,后来被“艾莎尼”(Atsani)替换。而美国提名的台风台风“库都” (Reservoir)被密克罗尼西亚语认为是不雅文字,也未被使用即退役,被艾利“Aere”取代,目前依然健在。
今年2月23-25日,主管西太平洋台风事务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召开会议,除名了2020年在西太平洋造成重大经济和人员损失的5个台风名,分别是“莲花”、“黄蜂”、“莫拉菲”、“天鹅”、“环高”,后面将有澳门(“莲花”和“黄蜂)、菲律宾、韩国和越南再遴选新名称,网友们喜闻乐见的一年一度的“给皮皮虾打call做台风名”的活动将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