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生长着710株古树,最高甚至有1500多岁“高龄”。千百年来,一棵棵古树与世世代代的嘉兴人互相守望,它们的一枝一叶见证着历史岁月的沧桑,见证着嘉兴追赶超越的发展历程,更承载着嘉兴人美好的乡愁记忆。
粗壮的树干遒劲有力,交错的树枝长满浓密的绿叶,并向四周铺展。一眼望去,整株大树犹如立在地面的一把擎天巨伞,与一旁的千年古刹能仁寺交相辉映。这是位于秀洲区新塍镇小蓬莱公园内的古银杏,栽于梁代建寺时(公元503年),到如今已有1500多年的树龄。
跨越时间长河,古银杏也见证着新塍历史:1937年11月5日,日寇从杭州湾登陆;11月19日嘉兴沦陷;1938年农历五月三十,日寇焚烧能仁寺,新塍东南半个镇全被烧毁,唯独能仁寺大雄宝殿前一雄一雌的两株银杏被保存下来,现小蓬莱公园银杏园中的这株古银杏就是其中的雄株;另一雌株早期因病逐渐枯死。虽逾千年,古银杏仍枝繁叶茂。每到秋季,满树金黄的叶子随风摇动,十分漂亮,更是被誉为“浙江省十大最美银杏”。
斗转星移,时移世易,还有许多如这棵“老树王”般珍贵的树木分布在城乡各处,树冠相交,亭亭如盖饱经岁月洗礼,见证历史沿革,成为城市的“活文物”。
在南湖区凤桥镇梅花洲景区内,亦有两棵唐代栽下的古银杏,一雄一雌,同年栽下。
两树历经1200多年风雨,如一对恋人,隔河相望相守。若走进细看,就会发现雌雄银杏的叶子是不一样的,雄树树干直,树冠也收拢着,好似玉树临风的美男子;而雌树树冠岔开,向外招展,宛若一位婉约柔美的女子优雅地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人与古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是古树自身附着的重要价值,也有人们内心对古树的独特情感。
“以前树根都是长在外面的,很大,小时候特别喜欢坐在上面玩。”邹钰是土生土长的凤桥镇三星村人,石佛寺小学和两棵银杏陪伴她度过了6年时光,2010年她结婚时的婚纱照也是在银杏树下拍的,如今望着“风姿”依旧的两棵银杏古树,亦是满满的怀念,“东杏是我儿时的回忆,西杏是我爱情的回忆。”
千年银杏常见,千年梓树即使在全国都很少有。在新塍镇潘家浜村,就有一棵千年梓树,种植于唐朝唐宪宗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说起这棵梓树,也是有着一段久经岁月的故事。相传,零宿庙旁有一个姓零的人家,当时家中有人中了状元,这个庙因他而建。而且,据村史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庙内文物遭到破坏,庙前的两株梓树,其中一株被战火烧毁,余下的这株一直保存至今,非常不易,因而当地村民都对这棵老树格外喜爱。
“之前为了保护这棵梓树,我们在它的外围加了大理石保护,可是没有想到反而抑制了它的生长,很多年不曾开花,后来在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精心养护,2018年的时候,它再次开了花。看到花开,我们是很惊喜的。”潘家浜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那时起,每年4月,梓树花就如期绽放,茂密的绿叶上朵朵鲜花,甚是美丽。
如今,这棵焕发新生的梓树,为潘家浜村打造“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奠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梓树旁边古香古色的“旺梓亭”长廊,更是让每一位游客了解千余年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而在城市发展中,为长势渐衰的古树量身定制复壮方案,让它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并非个例。“我们实施‘一树一档’,摸清家底、统一编码、统一挂牌,把古树名木的特征属性、健康状况、地理坐标等信息录入全省古树名木管理系统,生成档案二维码,实行动态管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实施‘一树一策’‘一树一人’等制度,为其定制个性化保护方案,落实养护单位或养护人,落实落细养护责任,近年来已累计抢救修复濒危古树56株。”
人与树相守相望中,嘉兴更是涌现了“新塍千年古树下热血青年点燃革命烽火”“耄耋老人捐献百年古树”“道路改道避让古树”等的佳话故事。
嘉兴古城北门外的运河东岸文生修道院两旁,枝叶繁茂的香樟树,幽静悦目,其中不乏百年历史的樟树;子城遗址公园里草木葱茏,一棵棵参天大树伫立于古老的城墙之间,诉说刻在年轮里的光阴故事……如今,漫步嘉兴,无论是在历史街巷中,还是村落古镇里、名胜古迹内,都能寻到古树名木的踪影。
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有生命的文物”?近年来,嘉兴贯彻执行《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嘉兴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落实古树名木认定、认养、健康诊断和保护技术规范;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林长制,作为林长巡林、督查考核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已建档保护后备古树102株;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各县(市、区)还相继出台了500~1000元/株/年不等的日常养护补助政策,为古树名木撑开了全方位的‘保护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做好乡村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在强化依法保护、科学管护的同时,深入挖掘乡村古树名木人文历史价值,讲好古树故事,用这一抹绿留住历史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