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民间传说中,有秦始皇遣徐福出海寻神丹仙药的故事,也有“葛仙翁”羽化登仙的传闻。

  为什么在古代长生不老会成为一个上至帝王、下到平民都热衷的追求呢?其实,古代卫生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人均寿命较短,人们对生老病死倍感无助。与其认为古人炼丹修仙是一种感性追求,倒不如理解为那是古人追求健康长寿的理性探索。

  此刻我所想的,不是崇尚神话,美化虚妄。而是,要与大家一起揭开几个“神丸”与“仙药”的面纱。此类中药并非高深莫测之物,而是触手可及的寻常药物。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四神丸、四神汤、六神丸、四大仙药、焦三仙、龟鹿二仙膏、骨仙片这几种中药吧。

  传说中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即“四大神兽”。中药中也有以四神命名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成药中有四神丸、四神片,是固涩剂,主要由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四味药组成,再加上大枣(去核)与姜。具有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的作用。可治疗五更泻(也叫五更溏、五更溏泄,是指每天早晨天未亮之前,即五更时分肠鸣泄泻)。

  民间有个药膳方,被称为“四神汤”,虽然名字相似,但与四神丸非亲非故,方中药味不同,功效也不同,注意区别使用。四神汤是健脾祛湿名方,由芡实(或薏苡仁)、茯苓、山药和莲子组成,可用于煲瘦肉或排骨汤,味道甘淡,相信不少人都喝过。

  前阵子,有个朋友一大清早打电话来,说他拉肚子很难受,以前吃四神丸能见效,但现在家庭药箱里没有四神丸了,这么早楼下药店也没开门。他发现药箱里有一瓶六神丸,但是没找到说明书,问我:“六神丸是在四神丸的基础上加了两味药吗?那样的话六神丸与四神丸功效应该差不多,甚至更好吧?”

  其实,这两种“神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组成中没有一味药是相同的,功效截然不同,切记不可混用。

  六神丸是喉科要药,由牛黄、珍珠、麝香、冰片、蟾酥、雄黄六味药组成,具有清凉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大家可以记住这个关键点:四神丸主要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腹泻,六神丸主要用于热毒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

  人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古时候,人参一般都是野外采挖所获,得来不易,人们甚为珍惜。野山参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现在已难寻得。为满足市场需求,人们通过栽培技术,让人参产量大大提高。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作用,被称为“补气第一要药”。

  大学毕业后,方剂学知识用得少,上次叙旧,张同学戏说:“我的方剂学都还给老师了”。王同学却一本正经道:“我没有全部还给老师,我还记得独参汤”。赢得大家捧腹大笑。

  独参汤是单方的著名代表,取人参适量,加水,文火煎成浓汤,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于治疗元气大虚。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

  白娘子用灵芝救活许仙的故事,只是神话故事里的情节。灵芝并没有让人“起死回生”的魔力,需要理性看待。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古人认为常服黄精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被称为“仙人余粮”。但是,黄精比较滋腻,有痰湿的人不适合使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被称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当你在临床中医开的处方上,看见“焦三仙”三个字的时候,你可能以为是一味药吧。但是,其实它不是一味药,而是三味药,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龟鹿二仙膏由龟甲、鹿角、党参、枸杞子组成,具有温肾益精,补气养血的作用。方中龟甲来自乌龟,鹿角来自马鹿(或梅花鹿),龟、鹿都是长寿的象征。

  骨仙片由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黑豆、菟丝子、骨碎补、仙茅、牛膝、防己组成,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通络止痛的功效。骨质增生的病人如果出现腰膝骨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可选用骨仙片。

  读罢此文,你或许会发现,中药中的“神丸”与“仙药”,既非奇珍异宝,也无“起死回生”的魔力,更不能让人长生不老。是的,上述中药虽然名字有点仙气飘飘,但并非都是滋补类的药物,例如焦三仙是消积药。即使是滋补类的龟鹿二仙膏,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使用前需要辨证。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宜吃滋腻碍胃的补药,可在调理好脾胃后再按需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