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花坛葬、海葬……让逝者的骨灰与花为陪、与树相依、与大海或泥土浑然一体。清明将至,又到祭扫高峰,记者探访发现,“入土为安”、“凭吊有物”这样的传统殡葬习俗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把生命终结的最后颗粒回归自然的节地生态葬正在成为更多逝者或亲属的选择。据市民政局介绍,未来,本市将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到2020年,力争树葬、海葬等生态化安葬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
在位于朝阳区黑庄户的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里,有北京惟一一个自然葬区域。自然葬,顾名思义,就是将骨灰回归自然,在这里,没有墓穴和墓碑,放眼望去只有成片的草坪和苍劲的松柏,俨然是个拥有自然野趣的公园。
“逝者的骨灰会被安放在可降解骨灰坛中,我们提前挖好土穴,按照约定的日期和时间举行下葬仪式。”工作人员陈鹏参加过多次自然葬下葬仪式,他告诉记者,虽然自然葬没有墓穴和墓碑,但仪式感非常强。在中心广场完成仪式之后,礼兵手会肃穆庄严地捧着骨灰前往自然葬区域,身穿黑色制服的工作人员会撑起黑伞,为骨灰坛护送遮阳,而提前挖好的土穴旁,也会有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的花瓣和花篮。骨灰坛被工作人员安葬在土穴当中,覆盖上泥土,抛洒上花瓣,最后用草皮将土穴填平,下葬仪式才算正式完成。一段时间之后,骨灰坛降解,骨灰将与大地浑然一体。
陈鹏说,草坪采取区域封闭管理,不会让人随意踩踏,下葬的土穴也采取网格化管理,一平米的面积最多能存放9份骨灰,每份骨灰的地点都有记录,不存在土穴相互打扰的问题。
记者现场看到,除了草坪,自然葬区域还有成片的水域,有步道穿插期间,有桃花点缀环境。前来追思的逝者,只要走进这个区域,就会立刻感受到自然带来的平静和安宁。面前是安放逝者骨灰的草坪,将鲜花摆放在紧挨草坪的矮墙上,坐在休息亭的长椅上,说说心里话,即便眼前没有传统的墓碑,也能感受到逝者就在眼前。逝者安葬之后,家属还会拿到一块刻着二维码的牌子,只要用手机一扫,就能显示逝者生平。在园区里还有几台电子屏,对着电子屏扫一下手中的二维码或者输入逝者的账号密码,就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追思故人。
让陈鹏和很多同事没想到的是,市民对自然葬这个突破传统的全新丧葬方式的反应,比他们预想的要好。“我们本来以为这种没墓碑、没墓穴的方式大家很难接受,没想到现在不但不少家属愿意听我们介绍,甚至还有老人专门跑过来咨询。”陈鹏说,从去年清明节启动自然葬的一年来,办理自然葬的数量已经超过1200份。
陈鹏记得,前阵子有两位六十来岁的老人来到长青生命纪念园,主动找到业务大厅提出想咨询自然葬。原来,两位老人住在东四环附近,从媒体上听说长青生命纪念园启用了自然葬的丧葬方式,俩人一合计,就坐着公交车来了。陈鹏带着两位老人在自然葬的草坪周围转了一大圈,这种不立碑留名、不保留骨灰的丧葬方式两位老人并不反感。除此之外,如果采取自然葬方式安放亲人骨灰,每份骨灰安葬成本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相对于墓地价格的不断攀升,这个优惠条件也更加吸引两位老人。
上周五,记者来到位于丰台区长辛店镇的太子峪陵园,这里是全市经营性公墓中面积最大的陵园,也是全市最早建立树葬区的陵园。从南门一进陵园,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1989年建成的第一批树葬区域。当时建骨灰林安葬逝者的初衷就是“节约土地,回归自然”,骨灰林的树木都是当年由逝者亲人参与种植,如今此处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往陵园深处走,随处可以看到树葬区域,工作人员安晓伟介绍说,继1989年启用了第一块树葬区之后,太子峪陵园至今已陆续开发了6个树葬区域,总共栽种了1702棵常青绿树,有1667份骨灰通过树葬的方式安葬。记者来到最新开发的树葬区,这里已有300多棵树木被栽种,有的区域在成排的树木四周,放置着书形、心形等石墩;有的区域将一排茂盛的松树圈围起来,在侧面用砌有黑色花岗石的小石板记录逝者姓名。
和自然葬一样,逝者的骨灰会被安置在降解骨灰坛中,骨灰被埋在土壤中之后,久而久之就会自然降解,与泥土融为一体。对于家属来说,树木成了生者对逝者的一种思念,树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家属前来祭扫的情绪。“这一棵就是刚刚换上的。”安晓伟指着角落里一棵不太容易照到太阳的小松树说。陵园的工作人员每天会定期巡查,一旦发现树木生长异常,就会免费更换。除了检查树,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检查石墩。因为树旁的石墩都是直接安放在土壤上面的,如果有倾斜或者下沉的情况发生,工作人员会帮助家属及时调整。
安晓伟在太子峪陵园工作8年来,眼看着采用树葬的逝者越来越多。他给记者提供了一份从2010年到2018年太子峪陵园树葬和草坪葬的办理数据,2010年才有9份,2011年猛然增加至41份,2012年至2015年分别为65份、63份、51份和65份。2016年之后,数字再次上涨,达到95份,2017年131份,树葬这种节地生态葬的比例逐年提高。
安晓伟认为,树葬办理数量的上升,体现了人们对生态葬观念的转变。在他经手办理的业务当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里老人已经走了好多年,后期家属了解到陵园有树葬的方式,跟亲属商量之后,将老人的骨灰从传统的墓穴当中请出来,用生态葬的方式安葬在了树下。
上周末,位于西南五环的福田公墓迎来了一波祭扫小高峰,从南门进入公墓,不少市民没有直接进入墓地,而是走向了福缘阁。福缘阁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一个骨灰堂,门前是个小花园,建有6块大小不一的花坛,从2012年开始,考虑到传统公墓数量有限,福田公墓创新开发了花坛葬的方式。公墓对福缘阁门前的花坛进行了改造,四周的矮墙进行了重新设计,墓碑被嵌在墙体上,骨灰可以安置在矮墙内的洞穴里。前来祭扫的人,直接站在花坛前,就可以追思故人了。
陈女士和家人每人拿着一枝白色的菊花来到花坛前祭奠逝去的母亲。花坛中间是高大的长青绿树,坛内种满了鸢尾、雏菊等花卉。轻轻将菊花放在花坛上,轮流跟母亲说上几句心里话,陈女士和家人追思故者就用这样简单、安静的方式进行着。“我母亲生前特喜欢花,她就指定要用花葬的方式安葬,我想,每天在这花丛当中,她应该非常开心。”
作为北京市惟一被评为2014年民政部首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墓园”的福田公墓,以花坛葬这种独特的节地生态葬法,吸引着很多家属的注意。然而,由于花坛的面积固定,因此花坛葬的穴位十分有限。工作人员王勇强告诉记者,2012年启用花坛葬当年,只有19套成功出售,然而到2013年突然增加到68套,2014年出售量为49套,2015年又降到25套,2016年为56套,2017年为17套,今年1至3月出售量为20套。福田公墓花坛葬总数为423套,截至目前已出售257套,剩下166套未售出。王勇强说,“由于面积有限,花坛葬不再继续增容了,因此这166套只能采取预约的方式出售。
现在,福田公墓的工作人员正在开发全新的节地殡葬方式。记者在墓地之间的休闲步道上看到,一种名为“虚弥座”的殡葬方式即将推出。“须弥座”是宗教当中用于安放佛像的台座,在休闲步道的花坛之间,正好有两米见方的空地,工作人员将“须弥座”设置在此。“须弥座”高约1米,表面平台由12个碑牌拼成,每一个碑牌直径约15厘米左右,下方都有一个穴位,可以存放两个人的骨灰。不久的将来,这种全新的节地丧葬方式将被推出,缓解花坛葬数量有限的难题。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本市骨灰海撒、花坛葬、树葬、自然葬等生态葬方式的比例已经超过44%,居全国领先。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和方式,正逐渐为人所知。
一位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前些年,人们谈起殡葬就颇为忌讳,如果是来墓地办理丧葬事宜,100个人当中有五六个人能主动跟工作人员咨询,就已经算多的了。近些年,殡葬领域逐渐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多的家属愿意听听殡葬工作人员的建议,有30%到40%的人愿意倾听关于生态葬的具体介绍。在大多数人看来,生态安葬,将有可能成为他们为亲人甚至自己的最终选择。而未来,本市将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到2020年,力争树葬、海葬等生态化安葬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
2020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各大景区如何? 资料图 新华社供图 清明小长假杭州西湖景区迎来旅游小高峰,三天接待76万游客 4月6日是20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清明假期首日。据市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工作临时指挥部统计,今天全市68个规模较大祭扫点预约现场祭扫人数达5万余人,八宝山地区网上预约量近5000人。 今天上午,12位志愿军后人来到房山交道后街烈士陵园为这里长眠的23位志愿军
我们现在所说的“清明”,其实包含了古代另一重要节日“寒食”。汉魏乃至唐宋以来的“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说一零六日、一零四到一零六日),称“百五日”;清明则在寒食后两三日,是冬至后一百零七日(又说一百零八日),称“百七日”。各代历法不
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新华社资料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从首发集团了解到,清明节将至,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速公路通行保障工作,首发集团采取多项措施服务公众出行。 保障期间,高速公路继续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收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政策,车辆采取不停车、不领取任何通行介质的方式通过收费车道。高
今天是传统节日寒食节,紧接着明天就是清明节,疫情下不少人都将选择宅家过节,为方便市民购买,今年各家老字号的寒食小吃都采取独立包装、线上销售,其中最受市民欢迎的当属青团和“寒食十三绝”;此外今年传统小吃盆糕和炸果阡变了样,护国寺还特别推出了新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
博物志:春风骀荡,陌上花开,又是一年清明时。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万物生长至此,气清景明,春意猛地透亮起来。柳花,作为清明花信风的三候,在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之后,玲珑而至。 作者 管弦 △(明)仇英《捉柳花图》 似花非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李全喜介绍了近期祭扫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李全喜介绍,从3月21日至4月1日,12天时间,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已累计接待43.3万祭扫群众,日均接待
清明小长假将至,各市属公园已是“满园春色”,市民出游意愿仍在持续增加。如何让游客安全游园,是市属各公园在特殊时期的重要任务。 今天上午,市公园管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11家有限开放的市属公园取消了春季赏花、清明传统民俗等各类文化活动。从即日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