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崇拜和向往,就夹杂着许多复杂的情绪:敬畏、追求、浪漫、征服、共生、永存……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追星、赶月、逐日,是人们对自然的向往;摘星入梦、揽月入怀、挽弓射日,是人们对自然的追求和征服之心。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中国人对于最强大的力量形容,莫过于擎天,从望天,到擎天,从对自然的崇拜,到期许自己有力量支撑天地,文人笔下亘古未变的情怀,亦是古往今来许多国人对于天地自然的认知根本。

  云南西双版纳,密林之中,一种龙脑香科柳安属的高大阔叶乔木,被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勘察后,将其命名为“望天树”,别名“擎天树”。这是只在中国云南才生产的特产珍稀树种,也正是望天树的存在,终结了“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的说法。

  望天树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严格,仅生长在湿热地带,且极易受到威胁,自1974年在西双版纳的雨林中被发现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而望天树所生长的西双版纳雨林,在过去这50年间,却一直面临种种危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望天而行的人,要如何让“望天树”及其所依赖的自然生存环境永远存续?

  这大概是当代许多职场人在难得的闲暇中反复思考的问题。曾任中央电视台记者、中国气象频道副总监,且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张锡炎给出的答案是:移居西双版纳,投身公益,十年如一日地展开亚洲象保护工作;策划推动西双版纳退胶还林、修复雨林项目。

  2013年,张锡炎定居西双版纳,开始参与中国野生亚洲象的公益保护项目。随着不断参与和深入了解,张锡炎意识到,保护、救护之外,要从根本上解决野象的生存问题,核心在于修复雨林,让野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孕育出望天树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热带植物集中的遗传基因库之一;板状根发育显著,木质藤本丰富,绞杀植物普遍,老茎生花现象较为突出,具有多样且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

  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危机从未远离。西双版纳地区有约46.4万公顷的热带雨林被橡胶林所取代,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2.1%,残余的热带雨林仅有约2万公顷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其余被分割为大量不连续的森林片段。

  2015年,张锡炎发起了生态旅游项目“小象之旅”,2018年策划并推动西双版纳退胶还林、修复雨林项目,近10年的坚守和推进,终于换来了硕果累累。

  据了解,自2018年至2023年底,通过前来参与雨林徒步穿越的游客、企业认领树苗或直接捐赠,为基金会的雨林修复项目共筹集资金超过500余万元,完成生态修复540亩,向村民直接发放树苗管理费120余万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销售农产品等方式,给村民带来的增收超过200多万,直接受益群众200余人,实现了雨林修复项目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这样多元共赢的公益项目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各界认可。西双版纳龙象旅游有限公司“小象之旅:雨林和亚洲象保护主题生态旅行”项目荣获202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生态旅游路线奖。

  近日,“福特汽车环保奖·生态之旅”走进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探访获奖项目“雨林保护主题生态旅行”。

  对于探访嘉宾而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秘境之旅:头顶植被繁茂几乎遮天蔽日,脚下枝叶藤蔓纵横交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路,时而泥泞难行,时而流水没膝,行路虽难,但雨林中的一切动植物,前所未见地自然、平和,散发着原始生态的生机勃勃。

  穿越雨林,人们征服的是脚下的路,战胜的是对未知的恐惧,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到的是纯粹而和谐的天地万物。

  在此次生态之旅中,探访嘉宾不仅跟随基诺族向导完成了原始雨林徒步穿越,观察并了解以望天树、扁担藤等物种为代表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还跟随村民参观了基诺山寨,体验了具有基诺族特色的炒茶、割胶及织布活动,观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舞表演,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感受基诺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发现了另一种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感受他们远离喧嚣的幸福和快乐。

  这正是“雨林保护主题生态旅行”项目的独特之处,不仅依托雨林修复等公益实践,更结合当地村民实际情况以及自然资源共同打造开发出特色生态旅游体验及配套服务。在助力村民获得可持续的替代生计的同时,也通过雨林保护主题生态旅行让更多人意识到雨林保护的重要性,吸引更多关注和助力,形成“用生态旅游促进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性发展,这也正是其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的主要原因。

  “通过几天的项目体验和交流,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保护热带雨林的知识,了解了基诺族村民的生活和文化,还感受到了生态旅游对当地村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福特中国传播及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杨美虹表示,“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而福特汽车秉持‘创建更美好的世界’的企业愿景,通过‘福特汽车环保奖’倡导和支持生态旅游项目,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年来,在我国交通的高速发展下,人们无法到达的野生秘境越来越少。但越是这样,人们反而越向往那些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秘境,久居闹市,远离山林的人们,对自然生态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西双版纳凭借独特的人文风景和自然风光,近年来备受旅游爱好者青睐,原本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如今也成为热门旅游项目。诸多徒步穿越路线被开发出来,生态秘境如何存续?

  “小象之旅:雨林和亚洲象保护主题生态旅行”项目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其最早开启了热带雨林徒步穿越,而是因为在近10年的时间里,这一生态旅行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当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雨林危机,更让附近的少数民族村民与热带雨林之间从“爱恨情仇”“相爱相杀”转向了和谐共存、互利共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基础,即便到了当代,在许多未经开发的秘境之中,自然资源依然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物质保障。

  “福特汽车环保奖·生态之旅”本次探访的秘境此前也正是这样,橡胶和茶叶曾是当地大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没有其他经济基础,多年来,西双版纳地区有约46.4万公顷的热带雨林被橡胶林所取代。

  早期种植橡胶树时毁林开荒,毁坏了基诺山的原始森林,橡胶树的单一种植导致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此外,橡胶树根茎发达、吸水力强,树高叶密,能够遮蔽阳光,大面积的种植导致树下寸草不生,水土流失现象日益加剧。为了恢复基诺山原本的生态环境,退胶还林迫在眉睫。

  “小象之旅:雨林和亚洲象保护主题生态旅行”项目,正是以“用生态旅行促进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理念,串联起项目发起人张锡炎多年来在西双版纳开展公益帮扶、雨林保护与修复等项目的地点,如少数民族村寨、古茶山、热带雨林等地,并与当地村民共同打造了雨林徒步等特色生态旅游体验及配套服务,实现退胶还林后的可持续生计,为当地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示范。

  这也正是生态旅游的要义所在,即兼顾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等目标,包含对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的欣赏、研究和保护,为地方居民创造就业等社会经济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自然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作为202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生态旅游路线奖的获奖项目,“小象之旅:雨林和亚洲象保护主题生态旅行”完全践行了生态旅游的旅游地生态保护原则、旅游地社区发展原则和旅游者行为约束原则。

  据了解,自项目开展以来,项目地附近巴飘、巴朵等村寨的村民通过提供讲解、接待、向导、食宿等服务累计增收超过240万元;项目还带动和影响了更多旅游公司进入基诺乡开展雨林徒步活动,目前,基诺乡已经有超过23条雨林徒步路线余个村小组在开展此项活动,受益村民达数千人。雨林徒步已经成为基诺乡甚至西双版纳的代表性旅行项目,项目执行机构西双版纳龙象旅游有限公司是最早在基诺乡推动开展雨林徒步穿越活动的机构,为当地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和重要示范。

  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的核心就在于,为当地居民谋求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也正是“福特汽车环保奖”在过去20多年中积极持续支持中国环保组织发展,并根据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调整,从而“创建更美好的世界”的初衷。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奖评比活动之一,福特环保奖自2000年来到中国,不断发掘、表彰和支持优秀的民间环保力量,并根据生态保护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优化。2021年,在中国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同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国家公园,首要功能就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也正是在这一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设立了“生态旅游路线奖”子奖项。

  多年耕耘环保,福特早已关注到,保护生态的根源在于人,只有居于自然生态之中的人们获得了可持续的替代生计,那些对自然生态具有破坏性且不稳定的原始生计才能逐渐消失,让人与自然回归到和谐共生的状态。生态旅游所推崇的,正是这样良性、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的多元共赢。参与、了解生态旅游的人越多,切身体会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的人越多,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辐射范围才能越来越大。生态旅游通过对本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从生态振兴、文化振兴角度带动本地乡村振兴,为乡村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基于20多年在中国的环保经验,福特汽车决定从2024年起,“福特汽车环保奖”聚焦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并升级为“生态旅游项目 资助计划”,通过支持和资助具有一定自然禀赋的乡村更好地通过生态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福特希望能够通过自身有限的支持和努力,让未来无限的人们通过生态旅游关注到环保问题,影响不断叠加、发散,共同努力实现“创建更美好的世界”这一愿景。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生活在便利的现代都市里的人们,无法对偏远村落里依然靠天吃饭的人们感同身受,也不能苛责他们为求生存而未能兼顾生态平衡。现在,一切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身临其境、授人以渔,才能清晰地感知到,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平台,如此微妙,如此美好,又如此难得。积沙成塔、积水成渊,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让良性循环得以持续。那些先行者们,无论是个人、民间组织还是企业,共同搭建了当下和谐共生的基础,万物有灵,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