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走进德化县浔中镇凤洋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洋楼,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河水清澈流淌,河岸上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让村庄四季如画。在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图书馆里,村民们在这里跳舞、健身、阅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让人无法想象,这个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美丽乡村,曾是“十洪九淹”、贫困落后的小乡村。凤洋村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德化县浔中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整村改造工程,通过拆、引、改、增“四步走”,实现从一个落后市级贫困村到“高品质现代化美丽新城”的跨越发展,获评德化县“千万工程”整村推进示范典型。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和乡村自身优势的发掘,凤洋村逐渐呈现出人丁兴旺、企业云集的繁荣景象,为乡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盼头。”浔中镇党委书记徐永生说。

  近年来,浔中镇把盘活低效用地作为凤洋村整村改造的重要抓手,整合闲置低效用地1300亩,拆除危旧房屋600座8.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55栋31.5万平方米。同时,预留出村集体发展用地、中小企业安置地40多亩,为村集体长远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在整村改造过程中,凤洋村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对周边环境进行大幅提升;同时,采取“政府扶持、园区助力、部门联动、群众集资”的模式,按照统一图纸、统一步调、统一风格的原则,高品位规划建设安置小区、中心广场、龙门公园、智慧体育公园及绿化配套工程,全面提升宜居品质,全力打造全市千村示范点。

  如今,凤洋村人口总数从2014年的1400多人增至1万多人、增长6.14倍,企业从17家增至328家、增长18.3倍,村集体收入从2.7万元增至102万元、增长36.8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3万元增至6.9万元、增长3.8倍。曾经沉寂的乡村,如今正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支撑,村民都是到县城的瓷厂打工,来回至少半个小时车程。现在标准化厂房的建设让陶瓷企业开到了村民家门口,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让村子更有烟火味。”凤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宪昆高兴地说。

  凤洋村坚持以产兴村的发展理念,建设标准化厂房1400多万平方米,入驻陶瓷企业800多家、各类配套产业市场主体35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超4万个,年产值近80亿元。同时,投入500万元开发建设五凤山文旅项目,成立凤洋新城民宿联盟,流转闲置房屋65套建设精品民宿,打造近郊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

  此外,凤洋村通过以产聚人,设立人才服务站、企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帮助城东片区近2万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建成人才公寓300套、职工公寓1500套、限价房830套、公租房500套,吸纳进城及外来务工人员近8000人。

  凤洋村原有林地近2000亩,残次林、茅草林就占了大部分,这部分林地不仅没产生效益,还因为没人管理,成了森林火灾隐患点。

  为此,凤洋村立足城郊优势,紧抓林相改革机遇,利用1600亩荒废林地,种植山樱花、茶花、杜鹃等观赏性花卉20余种,构建特色种植、休闲采摘、观光农业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康养农文旅示范基地,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真正让青山变“金山”。同时,凤洋村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改扩建污水厂,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和各类管线座,持续提高水环境质量。

  “在这边工作不仅生活配套齐全,孩子上学也有保障,真是太方便了。”来自大田的务工人员郑春丽、林芳清夫妇高兴地表示。近年来,为提升新村生产生活保障水平,凤洋村动建城东中学,并建成城东幼儿园、德化第八实验小学,新增学位4000个;同时建设凤洋村卫生服务站,成立爱心巡回医疗服务队,规划用地123.58亩建设德化县医院城东院区,预计2026年年底投入使用。

  近年来,凤洋村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产业发展反哺民生事业,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各方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凤洋村统筹县、镇、村三级资金150万元建设网格中心,将全村划分3个网格小组,采取“党支部+楼片长+群众”的管理模式,成立楼栋小组,实行“楼长制”,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中。同时,在村内重点位置设置28个高清监控探头,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每天清晨和傍晚,大伙儿都会到这儿来唠家常、健身锻炼、散步玩耍这里变成了村民和周边市民最喜欢的打卡点之一。”凤洋村村民曾伟彬笑着说。

  随着整村改造的推进,凤洋村生活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投入1250万元建设了凤洋智慧体育公园,还投入6000万元配套建设龙门公园、中心广场、健身绿道等周边设施,全力打造城郊文体综合体。(吴有森 林秋云)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