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收入不同,消费等级也不同。不同的消费等级上会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而以次充好现象出现最多的在中高消费等级上。

  低收入的人群会保持很低的消费等级,购买东西总是买打折促销的,甚至还有人去捡菜叶子。有人舍不得扔掉剩饭剩菜,放到冰箱里,等到下一顿热着吃。这种消费等级比较低,也比较节俭。消费等级稍微高一点的人会扔掉剩饭剩菜,每一顿只吃新鲜的,以免剩饭剩菜对身体不好。消费等级再高一点的就是中产阶级了,可以经常到饭店吃饭,不用担心剩饭剩菜的问题。富人也会到饭店吃饭,不过会到一些比较高级的饭店吃饭,还会住高级酒店,甚至要搞全球旅行。消费等级低的人会自己做一个包,提着出门;消费等级稍微高一点的会买一个漂亮的包,跨着出门;消费等级再高的可以买品牌包包;消费等级再高的,可以买几十万一个的名牌包包。开汽车也是一样,由低到高按价格排列,人们各取所需,并不会认为有什么问题。买房子也是一样,农村人自己盖房子,工薪阶层买房子,富人买别墅,甚至买好多套房子,还要在外国置办房产。消费等级不一样,生活层次也不一样,思想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但很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以次充好。

  消费等级低的人想要喝酒,喝十块钱一瓶的白酒,觉得很美。消费等级高的人,不喝200块钱以下的白酒,只喝200块钱以上的白酒,因为他们认为只有200块钱以上的白酒才是真的。不同的消费层次有不同的需求,但并不能以此来打击10块钱一瓶的白酒,也不能让其销声匿迹,不然消费等级低的人就喝不上白酒了。即便他们明明知道10块钱一瓶的白酒是假的,也仍然要买来喝。他们买不起200块钱一瓶的白酒,只能喝10块钱一瓶的白酒。可是200块钱以上的白酒就一定是真的吗?当然不是,有很多也掺了假,掺假的手段非常高明。200块钱以下的白酒,大多用酒精勾兑,而酿酒厂里没有一粒粮食,都是用现成的酒精勾兑。200块钱以上的白酒也有造假的,里面灌了半瓶粮食酿的酒,灌了半瓶酒精勾兑的酒。还有的完全用酒精勾兑的酒,根本没有用粮食酿的酒。倘若买了200块钱以上的酒,人们发现这样的酒和十几块钱的酒味道一样,就会感觉上当受骗,但不能因此而去告酒厂,要求赔偿。因为酒厂早已经规避了法律风险,聘请一些律师做法律顾问,而告的人很容易付出极大的成本,也不一定能告赢。至于高端的包包、服装、汽车、房屋等都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不是那些中产阶级的人或富人们能够察觉的。他们只是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却不是名牌包包、服装、汽车、房屋等领域的生产者,不知道内部有以次充好的规则。

  越是价格高端的产品越容易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因为这种以次充好的操作容易为生产商谋求暴利。在山寨产品大流行的时代,很多名牌产品都被模仿,但不会被超越。名牌产品的定价高,质量比较好,在某些环节有以次充好现象,已经成了行业潜规则,但不容易被发现,也就可以保持高高在上的价格优势。而山寨产品以次充好,很容易被发现,只能满足那些爱慕虚荣的消费低的人,中产阶级的人或富人却不会购买山寨产品。到了山寨产品被打击的时代,由山寨牌子发展而来的正规品牌出现了。虽然名字比较高大上,价格也不低,但很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因为这样的产品是从山寨产品发展而来,虽然有了自己的牌子,但并没有成为高端的商品,却定价高端,用料一定有问题。越是消费等级高的产品,价格就越容易虚高,也越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以次充好的高端产品绝对可以为生产厂商带来暴利。

  大学生用的笔记本电脑就有高端产品,能卖到几万块钱一台,还有一万多块钱一台的算作游戏本。国内一个著名的电脑生产商居然搞了“计划报废”策略,以次充好。不管是他的企业生产的几千块钱的普通笔记本电脑,还是一万多块钱或几万块钱的游戏本,都会在“计划使用期限内”出现报废现象,一般为三年,三年左右,这样的电脑一定会出问题,不是主板电容出了问题,就是中央处理器出了问题,或者内存条周边的电路出现问题、屏幕出现问题等等。而这种现象只是行业内的潜规则,用以次充好的策略获得暴利。还有的厂商居然把笔记本电脑做得非常轻薄,说是为了携带方便,其实只是偷工减料。这样的笔记本电脑动辄上万块钱,却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出现很多问题。很多消费者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买这样的笔记本电脑携带方便,性能还好,其实已经中了厂商以次充好的圈套。

  很多消费等级高的人,总是迷信高端的产品质量好,其实高端的产品质量确实比三代产品要好,但价格虚高,里面有很大的水分。倘若消费者理性一些,搞一些同类产品的价格对比,质量对比,就会发现价格虚高的那部分到底是多少钱了。倘若消费者看一看网上人们的评论,听一听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评论,就会做到理性选择,理性消费,而不至于盲目选择高端产品,而被“割了韭菜”。高端产品价格虚高,以次充好,没有被权力系统规范,确实是一个大问题,需要被规范,需要降到合理的价位,消除以次充好的潜规则,避免生产厂商欺骗消费者的同时获得暴利。不然生产厂商就会用以次充好的潜规则糊弄中高端消费者,满足他们虚荣心的同时,暗地里做了手脚,让他们买的东西容易坏,而且要不断推出新品,让他们不断购买新品,实现一代一代“割韭菜”的目的。难道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吃大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