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化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2015—2021年)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通过本次资源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

  普查范围: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东北、内蒙古、西南、西北国有林区以及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普查内容:对散生古树名木进行了每木调查,对其树龄、分布、权属、生长势、相关历史文化信息作了详细登记;对群状古树一般只统计了古树数量。

  普查结果: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万株,分布在乡村的有483.53万株。散生古树名木中,古树121.4865万株、名木5235株、古树且名木1186株,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樟树、柏树、银杏、松树、国槐等;群状古树分布在18585处古树群中。

  地域分布:古树名木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云南,超过100万株,陕西、河南、河北超过50万株,浙江、山东、湖南、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山西、福建超过10万株。

  树龄分布:全国散生古树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间,共有98.75万株;树龄在300—499年的有16.03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有5株。

  按权分布:全国散生古树名木按权属分,国有18.23万株,集体90.97万株,个人12.41万株,其他0.52万株。

  按环境分:良好96.98万株,中等18.04万株,差6.85万株,极差0.26万株;按长势情况分,正常103.73万株,衰弱15.77万株,濒危2.63万株。

  5株5000年的古树,引发公众关注的同时,各地树王也成为网友热议的内容,这其中就包括河南嵩阳书院的两株将军柏。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北宋时期名列我国“四大书院”之首,是“程门立雪”典故发生地。书院内有古柏3株,一株毁于明代,现存2株,相传为汉武帝刘彻游历嵩岳时所封,有“华夏第一柏”的美誉。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定林寺的古银杏树,也颇受关注。这株古树高24.7米,树干最大周长15.7米,8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

  贵州的2株也颇有历史。一株福泉市黄丝李家湾古银杏,树高50米、树冠覆盖600余平方米,13人才能围抱,2016年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古银杏”;另一株位于长顺县天台村,树高50米、周长16.8米,每年可结白果3000多斤,被誉为“中华银杏王”。

  记者从河南、山东和贵州林业部门获悉:嵩阳书院的大将军、二将军柏树龄大约4500年;山东定林寺古银杏大约4000多年;贵州福泉古银杏树,历史上多次遭雷击火烧,下部树干已空,一代树已死,现在枝繁叶茂的是二代树;长顺县天台村古银杏树龄约4700余年。

  记者还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树王各具特色。对于一些特级古树,树龄究竟3000年、4000年还是5000年,说法不一。

  河南省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处一级调研员张松山告诉记者:泡桐、杨树寿命相对较短,像焦裕禄在兰考时种植的泡桐树,寿命通常只有五六十年;柏树、国槐、银杏是长寿树种,河南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有50多万株,除了将军柏,还有王屋山古银杏树、新郑古枣树林等。

  张松山介绍,古树名木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古树名木的状况也会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