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的兴起,人们对健康愈发重视,大健康产业带来新型致富商机,中药材产业让贫困地区走上致富新路。这一次,《深度财经》记者继续来到革命老区沂蒙山脚下的平邑县,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中药材种植脱贫致富的。

  平邑县温水镇的8.8万亩耕地,除了种植大蒜、土豆,还种植大量中药材,丹参就是其中一种。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在我国中成药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尽管丹参是单价最低的中药材品种,但每年都有近一千亿元的市场空间。

  沂蒙山下,成片的紫色花海,吸引着周末来郊游的人们。这种颜色酷似薰衣草的花,是当地特有的中药材丹参的花。

  在平邑县的太平村,全村1000多亩耕地,有近800亩都流转了用作中药材种植。五年来,中国药科大学毕业的谈景福,一直在这里指导当地的中药材田间管理。种植周期一年半的丹参,收益快,种植技术也不算难。

  中午收工,谈景福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上午锄草的地块、参加人数、植物生长信息,通过田间放置的二维码,传送到中药资源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总投入不到100万元,相比以往的田间摄像头监控管理,不但投资建设成本减少了80%,而且,后期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

  太平村全村196户,人均耕地只有1.3亩,原来太穷,全村三分之二的人都在外面打工。现在,日子越过越好,2017年人均年收入7000元,村里贫困户13户,脱贫了12户。

  谈景福他们最在意的工作,是良种繁育,这是科学种植的关键。三年前,这里投资近200万元建造了1100平米的良种繁育中心。湿度、温度、光照,现在在这个玻璃房中,都可以按需要控制。

  朱光明,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药用植物专业。整整15年,他一直专注中药材种植研究。丹参种子种苗的培育,对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是朱光明他们,近两年培育出的丹参新品种。每亩丹参产量可以从3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

  朱光明他们在平邑地区,总共种植了3000多亩丹参,每年能采挖近1200吨。

  加工车间里的工人,全都来自平邑县各个村庄。农忙时下地施肥、锄草,农闲时在车间筛选、加工中药材,每年村民们要在基地工作近160天。

  2016年,全国的丹参用量接近4万吨,2017年年突破了五万吨。其中,山东地区的丹参产量近3万吨占到全国丹参总产量的60%。

  为产业扶贫开辟致富新门路的同时,只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绿色的种养方式,才能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真正获得长久效益,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

  大健康产业还将如何引领新的经济增长?产业扶贫如何有效提升脱贫质量?《深度财经》记者将持续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