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既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收获的时刻。近日,在三茅街道普济村的红花种植基地内,一簇簇红花竞相开放,十几名村民正趁着晴好天气,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红花花苞。但谁也想不到,这片40余亩的红花种植基地出自一位90后的年轻人秦霖之手。 “红花最佳采摘时间是清晨5时至7时,这个时间段,露水未干,花冠不易破裂,苞片不刺手,另外,红花从种植、管理到采摘都不能使用机器,必须靠人工。”谈到中药材种植,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讲得头头是道。 2017年,从部队退役的秦霖,主动放弃留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他种植了60多亩银杏树,开启创业步伐。 然而创业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3年多的辛勤栽种,基地苗木进入移栽售卖阶段,可是苗木市场却遭遇“寒冬”。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苗木产品回收价格一路走低,看着基地的1万余株银杏苗木无人问津,秦霖心里五味杂陈。 钱投资出去了却没有收益,面对初次创业的失败,秦霖消沉了一段时间,可是当过兵的他从没想过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秦霖了解到林下种植中草药前景广阔,而且效益、价值均相当可观,他便专程去外地考察和学习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 回来后,秦霖“摸着石头过河”,在68亩的银杏树下套种牡丹、白芍等中草药。由于中草药的生长周期较长,栽培过程中还会容易受病虫害、气候变化等影响,秦霖请来专家指导、自己购买书籍研究,有时为了观测药材生长,他常常在田里一蹲就是2、3个小时。 日子一天天过去,地里的药材种子慢慢发芽,顺利生根……三年后,基地的中草药进入成熟期,优良的种苗加之科学的栽培,秦霖种植的牡丹根茎粗壮,花朵硕大。当年,牡丹每亩地产量就达到260公斤,每亩纯收入近12000元。 第二年,秦霖继续流转撂荒及闲置土地,将中草药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并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产学研协议,制定银杏林套种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实现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社会责任。 为了带动更多农户及周边贫困户就业增收,中草药基地在种植、管理、采收过程中雇佣的工人,全部都是当地村民,贫困户更是优先聘请的对象。截至目前,已带动56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发放村民工资120万余元。 如今,通过政府搭台,秦霖也在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他与药业公司签订产销协议,2023年,他的基地获评“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展望未来,秦霖信心满满,他期待着能有更多年轻人带着对家乡的一份情怀,加入新农人行列,“希望更多有志青年与我一道,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