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所有物种的第一要素,但是当生存与繁衍发生矛盾,两者只能二选一时,该如何取舍呢?
或许很多人会选择生存,毕竟只有生存下来才有后面的故事。但很多物种在面临生存和繁衍的抉择时,会把繁衍看得比生存更重要,其实人类也拥有这方面的属性。当父母和子女都面临生死威胁时,相信很多父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活下来。
动物界也是如此,也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繁衍下一代。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螳螂,雄性螳螂在交尾之后,很可能被雌性螳螂吃掉,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足够的能量来繁衍下一代。
而动物界的繁衍策略与人类有很大不同,看过《动物世界》的伙伴们应该都清楚,动物界往往都有固定的发情期,多是在春天。但是人类就没有这个属性,人类可以全年365天“发情”,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可以生孩子。
刚才说了,这是漫长进化过程中,人类与动物进化出不同的繁衍策略,这也是进化的力量。
任何物种的本能都受基因控制,尤其是在生存和繁衍策略方面,基因决定一切。而基因就是要不断进行自我复制,同时在进化过程中尽可能地生存并扩张。
根据基因的这种特性,按说所有的物种都应该不停地繁衍后代才对,而动物的“固定发情期”看起来与基因的特性发生了矛盾。但这种矛盾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要想更好更多的繁衍后代,延续扩张基因,就要求动物必须拥有固定的发情期和繁衍季节。
在自然界,大部分动物都是消费者,不管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的生存和繁衍一定会受到周围食物丰富程度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是单方面的,不仅仅是两个物种的影响,牵扯到很多物种,某个物种的兴衰,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很多其他物种。
由于地球表面的植物受到阳光,温度,湿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会有明显的旺盛期和枯萎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开始,对于食草动物来讲,从春天开始,食物会越来越丰盛,因此在春天繁衍后代,会有更充足的食物供给,幼崽的成活率当然会更高。
当然,对于食肉动物来讲,也是如此,它们捕获食草动物,自然也会选择食草动物更多的季节进行捕猎。
但是,自然界是残酷的,每天上演着弱肉强食,即便是狮子这样的顶级掠食者,每天也需要为充足的食物而奔波。动物界很难获取像人类那样的充足食物。
在食物相对充足时,动物幼崽当然更容易被养活,但是一旦遇到食物紧缺,食物就不得不向更具生存优势的个体倾斜。
举个例子,如果遇到了食物匮乏的情况,不足以养活幼崽,母虎可能会做出这样的抉择:主动饿死一些幼崽,把更多的食物供给给那些具备“优势个体”的幼崽。
还有更极端的情况,如果食物极度匮乏,母虎甚至有可能直接杀死所有的幼崽,吃掉它们。这看起来很残忍,但其实这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因为母虎很清楚,如果它自己饿死了,它的幼崽根本不可能活下来,与其全部饿死,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让自己活下来。
除了考虑充足的食物来源之外,动物的天敌也是影响生存和发情繁衍的主要因素之一,动物往往会选择天敌较少的季节发情并繁衍后代,来保证幼崽的存活率。
如果动物界没有进化出固定的发情期,像人类那样一年365天都可以“发情”繁衍后代,就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在食物不充足以及天敌较多的季节里,幼崽的存活率是很低的,甚至很有可能全部死掉。
好不容易繁衍的后代,就这样死掉了,对于动物们来讲,显然是“不划算”的。在漫长的进化道路上,大自然也会进行选择,把那些每个季节都能发情繁衍后代的动物淘汰掉,最终只剩下在固定季节发情繁衍后代的动物,于是,“固定发情期”就被深深地烙在动物的基因里。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祖先也是哺乳动物,人类为什么就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呢?
刚开始就说了:因为人类太优秀,太强大了,我们根本不需要动物界那样的固定发情期来保证后代的存活率!
人类获取食物有很多方式,我们站在地球食物链的最顶端,理论上讲,只要人类愿意,任何物种都可以成为人类的“盘中餐”。
同时,人类是“杂食物种”,各种植物,果蔬,昆虫,动物,海洋生物等,都可以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即便是在某个季节里某种食物来源非常匮乏,也会有很多其他食物进行填补,保证人类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取充足的食物。
尤其是在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之后,获取食物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攀升,如何增加劳动力?
不停地繁衍后代!而增加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明显大于该劳动力消耗的食物。因此,农耕时代之后,人类总数量一直都处于上升阶段。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到了近现代,随着人类科技不断发展,人类生产力得到质的提升,获取食物变得更加简单,也没有任何天敌能威胁到人类文明,这时候就更不需要固定的发情期来繁衍后代了。
从生物学进化角度来讲,人类女性没有“固定发情期”也是长期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甚至可以这样讲,人类的进化其实是“反自然”的,人类更像是“另类”物种,而固定发情期才应该是常态。
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一个重要节点: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人类走向智慧物种的重要力量,但人类也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为了更好地适应直立行走,人类骨盆就会变得更窄,意味着女性产道口变窄,同时人类脑容量增加,又让人类婴儿的脑袋变大,这就增加了难产的风险。为了更好更安全地分娩,婴儿就必须提前降生,而提前降生就意味着人类婴儿其实是“早产儿”。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婴儿本应该在妈妈肚子里待22个月左右才降生,但现实情况是,婴儿9个月左右就降生了。这就是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9个月降生都有可能遇到难产,22个月难产的几率就更高了。
而由于人类婴儿是“早产儿”,意味着婴儿是很脆弱的,从人类婴儿与动物幼崽的对比就能明显看出,动物幼崽刚降生不久就能站立跑跳了,而人类婴儿需要大约一年左右才能走路。
由于人类婴儿很脆弱,就加大了婴儿的抚养难度,这时候就需要夫妻双方一起来抚养后代。为了更好地“留住”男性,女性就会隐藏“发情期”,也可以理解为“排卵期”,只有与女性长相厮守的男性才能更好地繁衍后代,因为“一次就中奖”的几率并不高。
反观动物,由于动物有固定的发情期,雄性在完成交配之后大概率都会让雌性受孕,所以雄性往往都会“拍屁股走人”,把抚养后代的工作全部交给雌性。
而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虽然生存和繁衍的本能仍旧深深刻在人类基因里,但我们也有了繁衍之外的更高追求,夫妻生活还可以获得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感,这是动物界所不具备的,很多动物在交配的过程中不仅没有任何愉悦感,反而是痛苦的。
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似乎也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或许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很多人开始不要孩子甚至出现了很多“不婚族”。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是违反大自然规律的。
其实,纵观人类的整个演化史,曾经多次“违反大自然规律”,比如说,智慧这种东西其实并不被大自然青睐,对于绝大多数物种来讲,智慧不但没有任何用途,反而会成为累赘。关于这点就不再详述了,之前的科普文有专门讲述。
同时,人类未来的发展不会局限在地球上,而会飞向浩瀚的星辰大海,当人类成为真正的星际物种之后,需要更多的人去开拓疆土,“不婚族”和“丁克族”也注定会被淘汰。
但人类凭借先进科技,如果真的把刻在基因里的“繁衍”本能去除了,岂不是意味着人类文明很快就会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