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1日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业研究中心了解到,2019年,草业中心通过草牧业示范推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等地推广种植旱生牧草6000多亩,提供华北驼绒藜、肋脉野豌豆、毛穗赖草、木地肤种等旱生牧草种苗2000多万株、种子10000公斤。通过大力引种驯化培育旱生牧草并推广种植,截至目前,内蒙古生态应用面积达已达30余万亩。
优良牧草品种匮乏是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适宜内蒙古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的优良当家品种极为匮乏。多年来,牧草品种老化、品种混杂的现象一直较为严重,迫切需要培育大量适宜天然草地改良、优质草产品加工及环境治理等草品种,以满足内蒙古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对优良牧草品种资源的需要。
草业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此背景下,针对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内蒙古已构建起多学科综合开放研发平台,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为加快建设一个高起点、具有战略意义、实用价值以及地方和产业特色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的体系,内蒙古把旱生牧草引种驯化选育做为一个重要任务,在乌兰察布市建设 50 亩旱生牧草资源圃,采用单株种植和条播成功引种了 14 个科 27 个属 175 个种 313 份旱生牧草材料。目前,基地已经选育出 30 多个适宜干旱区域种植的优良草种,生态应用面积达 30 余万亩,遍布全区多个盟市,为内蒙古规范利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支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