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呵护这份得天独厚的美,法华村没少下功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法华村积极谋划部署,汲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宝贵经验,以“四清四治四提升”为核心策略,持续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一幅展现乡村生机盎然、宜居宜业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海拔299米的法华山,是湘潭城东的制高点,也是备受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游玩好去处。
提升村容村貌,既关乎“里子”,也关乎“面子”。这也成为了法华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攻方向。在市直、区、街包联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法华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争创省级美丽乡村,擦亮美丽乡村“绿底色”,挥好乡村振兴“第一棒”。
近年来,村内大力推进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等惠民工程,实现了滴马路沿线至法华山脚下的绿化升级,陆续打造了司基大塘休闲垂钓中心、生态停车场、便民服务中心,创建了司基、加禾、甘冲等6个美丽屋场,改造农家乐3户,完成全村绿心区282户自来水安装,建成垃圾分拣站1座,安装森林步道连接线公里的法华山森林步道线公里文化长廊。
村里的司基大塘,曾是一口几近废弃的漏水塘。2023年,经法华村清淤加固维修后,变成了一口波光粼粼的清水塘,下游400多亩农田“有水喝了”,还引来广州秋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种粮示范点。村民戴云波感慨:“村里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如今,跟随村牌进入法华村,第一眼看到的是柏油路旁的银杏树和红叶石楠,再往前走就是展示乡村文化、村规民约的文化墙,见者心悦。
“法华村一年四季皆有景致,休闲时可观花海、可钓鱼、可登山,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的幸福感也直接拉满。”法华村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创建美丽庭院是法华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细胞工程。“巾帼红”引领“生态绿”正逐渐成为法华村创建美丽庭院的新底色。
为打造“净、绿、靓、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法华村充分依托村级妇联和巾帼志愿者力量,从每一个“小”庭院入手,引导村内妇女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和垃圾,种植花草以美化庭院环境。同时,鼓励她们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创建、走出“私人领域”,共同协助困难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带动整户家庭乃至周围家庭配合村“两委”(以“小家”带“大家”)共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搭好“舞台”,让群众自愿唱“主角”。法华村还通过树典型、评先进,评选出了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目前已成功创建市级五星美丽庭院1户、区级四星美丽庭院4户以及三星美丽庭院60余户,村民参与创建积极性逐渐高涨。
漫步在法华村的乡间小道上,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庭院、一条条绿意盎然的小道,构成了优美的风景线。
处理白色垃圾是法华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法华村以“5个1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垃圾专项治理,2012年至今连续11年被评为“湘潭市卫生村”。
一是成立1支9人村级保洁队,负责5个片区,每日按时保洁确保可视垃圾不落地。二是建立1支人居环境整治突击队,由5名村干部负责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河道水面漂浮垃圾清理,确保村内无陈年垃圾。三是开展1次季度除草行动,由“美丽法华”“文旅法华”志愿服务队联合扶贫公益性岗位每季度开展一次除草行动,做到杂草不上路。四是实行1项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制度,由村“两委”牵头,带动全村参与每月评选,张榜公示卫生示范户并给予奖励,以实现农户卫生清洁行动常态化。五是组建1个“生态法华”宣讲团,由“为理而来”志愿服务队定期在村内开展环境治理“茶话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引导文明卫生风尚形成,减少白色垃圾产生。
法华村负责人黄超表示,“人居环境与村民生活紧密相连,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维护村内卫生,确保整治工作无盲点、全覆盖、长久净。”
下一步,法华村将引领村民持续发力,把“垃圾不落地”示范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同时深耕“整治提升”领域,精耕细作“常态长效”机制,切实推动人居环境面貌“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发展融入生态底色,助力全村向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稳步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每天超18亿升污水流入河,印度亚穆纳河再现白色泡沫,记者实地采访差点被泡沫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