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的鸥鸟时而悠闲休憩,时而盘旋觅食,在蓝天下、浅滩上享受舒适的生态环境;远道而来的游客沉浸在青山绿水中,感受山脚下、河岸边的生态魅力;秦皇岛,正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着天蓝、山绿、河清、海秀的多彩生态画卷。

  近年来,我市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山峦平缓绿树成荫、碧波荡漾鱼虾可见……位于石河上游的海港区石门寨镇蟠桃峪村,以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远近游客前来打卡。7月4日,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卫和家人来这里享受露营乐趣的同时,两大一小三只白鹭意外造访,略作盘旋后在浅滩处落脚觅食,让山清水秀的景致再添一抹亮色。“这里小鱼虾成群结队,白鹭一家可以饱餐一顿了。”张卫边说边举起手机记录下人、鸟、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整治入海河流、海滨湿地和近岸海域环境,筑牢入海河流生态屏障,打造青山碧水净土蓝天美丽港城。

  “七里碧海斜阳远,群鸟畅谈桂月长。”在北戴河新区新开口,华北地区最大的潟湖七里海飞鸟翔集,是众多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师的最佳观赏点之一。

  潟湖七里海的胜景再现,得益于我市自2016年启动实施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两期生态修复工程。经过多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潟湖七里海纳潮量不断增加,岸滩植被茂密、滩涂宽阔,生物种类和数量显著提升。

  我市按照《秦皇岛市深入打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秦皇岛市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方案》要求治水管水兴水护水,积极推进美丽海湾保护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持续开展雨污混流专项整治,实施市区内河水水源补给工程,对主城区范围内河流的主、支流进行水源补给和生态净化,同时积极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冲刷城市河道,全面盘活城市水系网络,逐步实现了“死水变活水、活水变清水”。

  今年上半年,实现全域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桃林口水库、石河水库、洋河水库3个地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好不好,动植物更清楚。”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委员、市观爱鸟协会副会长高宏颖用镜头观测记录市域范围内的各种鸟类、植物和昆虫,参与编著了《河北鸟类图鉴》《秦皇岛野生植物图鉴》,更见证了秦皇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特别是近两年,高宏颖几乎每年都能发现新增加的昆虫品种,其中不乏大紫蛱蝶、葡萄脊虎天牛等珍稀罕见物种,这让他很高兴,“昆虫的种类增多,是植物种类丰富的有力证据,也能吸引更多的鸟类。”

  据调查监测,我市域内现有植物共138科1400余种,具有资源意义的植物1000种以上,5种植物为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兽类6目11科60余种;昆虫超过2600种;鸟类502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保护名录122种。

  近些年,我市立足拥有山地、森林、湿地、海洋和地质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筑牢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碧海蓝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建设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修复面积979.7公顷,整治岸线公顷。组织七里海潟湖、北戴河大潮坪和老龙头石河南岛3处候鸟栖息地申遗项目、秦皇岛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项目、中华秋沙鸭野外监测与栖息地保护项目等,大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在年初揭晓的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结果中,我市继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综合得分在3个获奖城市中排名第一,标志着我们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领跑全国。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20多年,经过几番老旧小区改造,家门口又新修了公园,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家住海港区先富里小区的廉华告诉记者,她自己最喜欢的休闲运动就是沿着汤河带状公园慢跑上一大圈,可以治愈一切不开心。

  街角的口袋公园、家门口的共享绿地越来越多,让市民出门即见绿、出门即游园。这正是城市科学设计园林绿化树种,推进绿地开放共享,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推进体绿功能融合,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的体现。

  近年来,秦皇岛市园林局及各县区园林部门重点围绕群众居住区、生活圈,统筹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绿地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完成了“口袋公园”近80座。2024年,全市计划新增口袋公园9座,目前,7座公园已经建设落成,2座正在按计划修建中。市民“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期盼不断满足。

  城市环境品质是城市功能和特色的体现。近年来,我市不断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深入实施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先后建成汤河红飘带公园、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秦皇岛园博园等一批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海绵项目73个;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了河湖长制、林长制、网格化管理等机制,制定了《“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律师”联动机制》、11项林长制配套制度等管理制度,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新跃升。

  全市城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905个,覆盖率92.7%。新建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关停3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900吨/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建成公厕788座,公厕数量达到每平方公里4座以上,人流密集区、商业街区达到每平方公里6座以上。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全市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7.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的比例均在90%以上,全市19个入海河口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持续稳定向好,蓝天常驻、碧水长流、绿意盎然已成为新常态。我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