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数万只藏羚会跋涉数百千米,来到位于三江源腹地的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崽。这场波澜壮阔的迁徙,是这个星球上有关生命繁衍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作为中国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的第一本自然图鉴,日前出版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通过对700多个物种的外形、生活史和生态角色的介绍,生动、立体地呈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景观的独特性。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素有“高寒种质资源库”之称。抬头有群山峡谷、冰川雪山、蓝天白云,俯首是众多湖泊、草甸湿地;奋蹄狂奔、踏破暮色的百兽,引吭高歌、自由翱翔天际的鸟禽,以最原始、狂野的和谐,诠释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码。这里既是雪豹、藏羚、野牦牛等高原生灵的重要庇护所,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确保了这个世界级的重要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得到完整保护。

  “柔和的晨光中,未封冻的河流上腾起阵阵雾气,让人几乎意识不到这是在青藏高原腹地。二十多只藏鹀划破了寂静,它们集群在路边的灌木丛中跳跃觅食。太阳升高后,不论举目望向哪一条山脊线,总能看到高山兀鹫和一两只金雕在钴蓝色的天空中盘旋。大果圆柏林下,雪山之巅的王者——雪豹正半眯着眼静卧着,守着它几天前捕获的牦牛……”

  三江源珍稀物种种类之丰富、密度之大,给该书编辑杨雅婷带来极大的震撼。她意识到,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会前往三江源参加自然体验。一本介绍三江源物种的自然图鉴,不仅可以帮助自然观察者科学、系统地了解三江源的生物多样性,还能为从业者,包括参与特许经营的牧民向导提供一份扎实的培训材料,因此必须“在科学性与通俗性之间找到平衡”。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精选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及周边常见的、特有的、有代表性的700多种野生动植物,用1000多张精美图片和通俗的科学语言介绍这些物种的特征,充分展示这片神奇而壮阔的土地上的缤纷生命;涵盖了哺乳动物、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植物5个主要部分,收录了国内众多保护工作者、生态摄影师及国家公园牧民监测员的大量生态摄影作品。其中,正文每个条目用约250字简明扼要地介绍物种的基础信息,用1—3张照片展示其外观和辨识特征。例如动物部分的文字会描述物种的生境、生活史、食性、习性等,照片则展示雌与雄、冬毛与夏毛、繁殖羽与非繁殖羽、成体与亚成体的区别;植物部分除了基本的植株照片,尽量展示花序、果、叶等细部的特征。

  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入选图书,作品出版以来,被评价为集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

  该书主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中心教授吕植介绍说,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团队,自2005年起即在三江源开展工作。从雪豹、棕熊、狼、水獭、鼠兔到草地生态系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慢慢勾勒出了三江源的模样。在此过程中,这个丰富多彩自然系统中的一兽一鸟、一花一草,不但被赋予了瑰丽的生命,还都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独特名字。

  与以往的区域性图鉴相比,图鉴收录了近几年三江源新记录到的豹、豺等物种,体现了三江源最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成果,而像候鸟迁徙时间这样的细节,也都参考了三江源多年来积累的观察记录数据;此外,除了白屈菜之外的每个物种都标注了藏文名称,为牧民了解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参与特许经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还依据最新版的世界自然联盟濒危物种红色保护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为相关物种标注了保护等级。

  书中的豹、水獭、黄喉貂、水鹿等物种在三江源的新记录,得益于三江源长期的社区监测体系。目前在三江源,有500多名牧民监测员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及样线法等方法,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这种创新的科学监测机制与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岗位“一户一岗”政策相结合,有效而持续地记录着三江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为科学研究与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了可贵的数据和依据。

  自然体验作为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澜沧江源杂多县昂赛乡的大猫谷进行了有效的尝试:21户经过培训的牧民向导,为预约前来的自然体验者提供以雪豹为主题的自然观察服务。

  据杨雅婷介绍,为了确保内容的专业性,该书不但邀请拥有植物分类学背景的编辑专门负责植物部分,其间还请多位专家进行了两轮审稿。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是译林出版社“天际线”丛书中的一员,持续探究这个世界充满生机、丰富多样的另一面。

  天上变幻的云朵,枝头鸣叫的鸟儿,野蛮又顽强生长的杂草,辽阔宇宙中的星辰……这些在自然界平凡而美丽的事物,寄托了人类的种种遐想与渴望。可是,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和城市生活中,就会逐渐忽略头顶的那片蓝天。“天际线”丛书体现了天空与大地、自然与文明的交汇,其选题涵盖了气象学、植物学、天文学、动物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云彩收集者手册》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即使没有任何自然观察经验,读者也可以了解云彩的名称、特征、形成原因,鉴别云的种类,并利用书中的趣味记分系统与亲朋好友展开观云竞赛。

  杂草和我们比邻而居,在《杂草的故事》中,作者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的复杂关系,不但呈现出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史,还勾勒了一幅庞大的杂草迁徙与流浪图景。

  艺术史的书写向来重技艺而轻材料,在《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中,英国作家菲利普·鲍尔却让调色板上的颜料列队登场,搅动炼金术师的坩埚,聆听画家与画材商的争执,又拈起科学家的色卡和棱镜,细腻地谱写出梦想家与手艺人协力合作、发明新颜料的漫长故事:千百年来,艺术需求刺激了化学工艺的演进,绘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色彩谱系又因科学而扩张,而名画背后的科技革新,给我们带来了审视西方艺术史的独特维度。

  “天际线”丛书出版以来,广受好评,获奖无数。据杨雅婷介绍,其中,《水的密码》获得2020首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的年度思想大奖,《云彩收集者》拿下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图书类银奖,《鸟类的天赋》获得含金量很高的专业奖项——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