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按照采访行程,在霍城县兰干镇举办的2024年霍城县薰衣草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激情之夏 活力兰干”暨“乐峰”杯农牧民足球赛为采访首站,第二站则是当天采访的重点: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加尔苏村。但在采访农牧民足球赛时,突如其来的一场阵雨,不仅将记者淋成了落汤鸡,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采访多少有些担心:一场大雨,许多计划将被打乱。

  幸运的是,在记者前往加尔苏村的路上,雨势渐弱。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加尔苏村并不在这场阵雨的范围内,这里万里晴空,阳光明媚。

  6月中旬的加尔苏村,一片片麦浪摇曳。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尔苏村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今年,加尔苏村共集中流转土地1.1万余亩,占全村土地的80%以上,制种玉米、甜叶菊、甜菜、蔬菜等经济作物已成为加尔苏村农作物的主角。

  实现大规模种植后,管理田间作物成了土地流转群众的第二份收入来源,村民沈福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沈福伟一家共有50亩地,以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打瓜。“自己种地,最好的年份一亩地最多挣六七百元,差的时候只有三四百元。现在土地流转,一亩地就有1500元。”沈福伟说。

  除了土地流转费外,沈福伟和其余6人还负责为5000亩流转土地浇水,每月工资5000元。“一年可以干7个月时间,一年工资就有35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这日子美得很!”沈福伟说。

  “加尔苏村处于灌渠下游,以前用水十分紧张,只能限时供水,有时村民们不得不半夜起来浇水。现在农田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加尔苏村党支部副书记寇智强说。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加尔苏村紧邻312国道,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植被资源丰富。为提高加尔苏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道路,加尔苏村村“两委”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议、联户长会议,充分征求群众产业发展意见,同时走访辖区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认真分析资源条件,决定把现代花卉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

  2019年以来,加尔苏村共利用项目资金4191.29万元,分3期建设了集花卉保育馆、花卉展厅、温室大棚、花卉储存保鲜库等为一体的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基地目前共有温室大棚58个,花卉种植面积达320余亩。2023年,花卉产值达3278万元,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走进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缤纷花海,天竺葵、蝴蝶兰、洛阳牡丹、藤本月季等各式鲜花姹紫嫣红,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在种植户韩军的多肉展示厅,长得像莲花一样的千佛手,石榴果实般的红色浆果,全年生长的胧月,还有与星座契合的双子座、摩羯座等多肉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在另一座大棚,工人们则忙着将多肉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2022年,韩军将多肉种植基地从兵团第四师62团迁至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目前在基地共有7座温室大棚,多肉品种多达600多个。

  “除了线上销售外,由于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花卉品种多,交通便利,附近许多群众也会前来选购,对我们的销售很有帮助。”韩军说。

  依托特色产业,加尔苏村还将花卉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在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设置了儿童游乐设施、休闲娱乐设施、风车长廊、房车露营基地和户外婚礼基地等,延长产业链条,满足市民和游客多样化需求。

  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村民马文珍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大棚里养护花卉,谈及生活的变化,她喜笑颜开。“我平时就很喜欢养花,两个月前,我来到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工作,每个月工资4000元,每天看着这些花草,心情也特别好。”马文珍说。

  依托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2022年开始,加尔苏村鼓励和支持农户以庭院为载体,发展特色庭院经济,花卉种植产业成为加尔苏村庭院经济一大特色产业。

  村民吴秀珍家的小院共有一亩8分地,在她家的小院,花架上摆满了天竺葵、矮牵牛、三角梅等各种花草,在小院的菜地中,除了各种蔬菜,也栽种了万寿菊、地被菊等花卉。

  “别小看这么小块地,去年我种了4分地花卉就挣了6000元。”55岁的吴秀珍兴奋地说。

  “我平时喜欢养花,2022年,在村干部的支持下,我开始利用庭院种植花卉,没想到,种花也能挣到钱。”吴秀珍说。

  在加尔苏村,像吴秀珍这样利用庭院种植花卉的村民共有47户,2023年,通过发展庭院种植花卉和景观苗木,户均增收5600元。

  “依托霍尔果斯的区位优势,加尔苏村正全力打造从花卉种植、运输、销售,到技术培训、观光旅游等多元融合的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26年成为中亚最大的种苗花卉繁育种植出口基地,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花卉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区,让‘美丽产业’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寇智强说。

  前几年,居马嘎孜一家的生活可不是这样。因为父亲和妻子都有慢性病,需要长年吃药,一家5口靠居马嘎孜一个人种着17亩半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居马嘎孜知道,仅靠着这十几亩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想要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还得想想别的办法。

  居马嘎孜肯干、能吃苦,村“两委”干部都看在眼里。2016年,在村里的帮助下,居马嘎孜申请到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用3万元买了3头牛,发展家庭养殖。

  由于发展养殖业效益不错,2022年,居马嘎孜又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购买了50只羊。经过几年发展,如今他家已有6头牛、80多只羊、2匹马,每年纯收入近10万元。

  仅仅发展养殖业,居马嘎孜觉得还没使完全身的劲。2021年开始,他又在附近的饲料厂找到一份装卸工的工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挣五六百元。”居马嘎孜说。

  收入增加了,一家人的生活也完全变了样。2018年,居马嘎孜家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拆掉了,盖起了120平方米的新居。2023年,居马嘎孜购买了一辆二手车。“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居马嘎孜说。

  “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乡村产业,2023年,我们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9479元,比2021年增加3246元。生活富裕了,很多村民家里都购买了小汽车,出去休闲旅游已是平常事了。”寇智强说。

  近年来,加尔苏村大力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加大招商引资,推动花卉、果蔬等产业稳步发展,完善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联结机制,准确找到适宜当地发展路子。

  2023年,加尔苏村通过花卉基地和村办企业的租赁、土地流转、购买商业门面房对外租赁等方式,使村集体收入达到368.85万元,较2021年增加了238.7万元。

  加尔苏村把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着力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抓党建、强产业、重治理、美乡村4项措施,以打造“石榴籽服务站”为契机,把阵地功能延伸到8个村民小组,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活动和“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同时,发挥村史馆、“积分超市”、道德评议会的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7岁的李天法曾在加尔苏村村委会工作30多年,加尔苏村的变化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从土渠、防渗渠到高效节水全覆盖,从土房、砖房到安居富民房,办公阵地从当年的4间土房子变成现在的2层小楼,这20年,加尔苏村的变化太大了。”李天法感慨道。

  这支有朝气、有干劲、有担当的村干部队伍更是让李天法对加尔苏村的未来满怀信心:“现在的村干部学历高,有想法,并且已经探索出的一条最适合加尔苏村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子。我相信,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加尔苏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记者 卢钟 王理立 杨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