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19日消息:“每一朵花、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表情,大自然中沒有丑的植物,即使是一枝狗尾巴草,隻要在插花作品中搭配合宜,那靈動的姿態都能體現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氣。”今天上午,在覺群書院,插花藝術家譚芳其對著20多位特殊學員侃侃而談。這些學員的世界雖然是寂靜的,但他們專注的眼神所傳遞出對美的感受、對新知的渴望讓她深受感染。
這是一堂專門針對聽障人士的花道公益課程,是“‘長悅書香’普陀區殘疾人讀書會”系列活動之一。由小原流花道二級家元教授譚芳其指導學員,通過感受花材的狀態、花卉的大小、葉片的形狀方向,把對自然的領悟,透過作品予以表現。因為現場都是聽障人士,普陀區殘聯特別為課程配備了手語翻譯。
“大家知道,為什麼在插花的時候,剪刀不用了要放在抹布上?”在課堂上,譚芳其發問,馬上就有學員通過手語回答。手語翻譯把答案告訴老師,“她回答說,是為了防止噪音”。“很正確,因為插花是一門修心的課程,一種本真的回歸,需要的是一個安靜平和的氛圍,如果直接把剪刀放在桌上會影響其他人。”譚芳其給學員豎起大拇指。有了手語翻譯,讓譚芳其和學員溝通非常順暢。她表示,雖然第一次面對聽障學員,但大家對美的感受是共通的,這種感受是超越語言的。而且這些學員學習很專注,從眼神裡就可以看出對課程的喜歡。“一堂課能教授的,基本就是插花的原理。他們掌握了,就能創作屬於自己的插花作品,來表達自己對美的感受。
今年59歲的明美華先天聽障,借助助聽器與他人交流。為了上課,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公交地鐵地一路輾轉而來,因為怕聽不清,課堂上專門挑了前排的位子。她表示,對於插花自己是第一次接觸,但課堂的氛圍讓自己感覺“很舒服”。因為聽力不好,說話大嗓門會被別人指點,明美華以前不大出門,人也比較自卑。但社區對殘疾人的關心,再加上越來越豐富的社區活動,讓她逐步放下了心理包袱,變成了一個喜歡“出來玩”的人。“我各種活動都喜歡參加,社區組織的運動會我也去!”
“‘長悅書香’普陀區殘疾人讀書會”系列活動由普陀區殘疾人聯合會和長壽路街道共同舉辦,上海覺群書院承辦。讀書會活動會持續到10月底,包括國學、詩詞、香道、書法、國畫、非遺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上海覺群書院院長王豐碩表示,這些課程不管對殘疾人還是普通人來說,都是一種精神的小憩。“有那麼半天、一天的時間,從日常的‘程式化’生活中抽離出來,通過與自然和藝術的對話來回歸本真的自我。這就是傳統文化對人精神的滋養。”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