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大户去年至少赚了一辆宝马车的钱。”6月初的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十几位村民聚在村委会前的空地上聊天,谈论水苔种植大户韦光应。

  水苔,学名海花草,常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潮湿、沼泽地等。其吸水量可达到自身重量的20倍以上,具有保水、保肥、透气的作用,在园林、园艺以及沙漠化治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近年来,独山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引导当地村民种植水苔,在绿水青山里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中不断革新,提升产业价值,走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70年代初,影山镇一带的人就开始采摘和销售野生水苔。随着水苔市场价格逐年上升,采摘水苔的人越来越多,过度开采不仅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导致野生水苔资源越来越少。

  2013年,独山成为都柳江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全面禁止在保护区内采摘野生水苔。水苔被禁采,而市场需求依旧巨大,当地政府开始引导农户种植水苔,韦光应就是最早的种植户之一。

  “一亩水苔一年的收入至少7000元,政府还给500元的补助。”韦光应利用自己家十几亩土地种植水苔,收入可观,他又租用了村里荒废的农田,扩大种植面积。目前,他和妻子俩人种植50余亩水苔,去年一年的收益近40万元。

  水苔经济效益显著,独山县委县政府在上司镇、麻尾镇、百泉镇、玉水镇部分村组推广水苔种植,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机制,逐渐培养出一支集农产品研发、种植、检测、加工、配送、批发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开发管理队伍,有力推动了该县水苔产业的发展。

  目前,独山县水苔种植面积达7600余亩,覆盖农户1976户,其中贫困户857户,水苔种植成为独山县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

  “目前紫林山村的水苔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生态上限,如果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就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国家林草局派驻紫林山村刘正祥说。作为林业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2018年来到紫林山村驻村以来,刘正祥对当地的水苔种植产业进行了调研,并常常组织技能培训,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指导村民、合作社和企业科学种植。

  “经过刘书记多次培训和指导,现在我家的水苔地每年能收入12万元。”吴良仁种水苔7年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水苔产量和质量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在刘正祥的指导下,去年12亩水苔田不仅提高了产量,质量也比往年好。

  刘正祥发现,独山水苔种植面临着种质退化、产业效率下降等难题。为让水苔种植进一步提质增效,刘正祥成功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申请到了50万元的种质资源优选与示范应用科技扶贫项目,筛选出优异优质种质并进行示范推广。

  此外,刘正祥还通过林业草原生态扶贫资金成功申请到了400万元的水苔产业化扶贫项目,计划在影山镇建立100亩水苔提质增效示范种植基地,进一步提高水苔科技种植水平。

  独山春禄农业有限公司与法属萨摩亚御耕绿能科技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贵州海花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水苔种植技术研究,提升水苔附加值;贵州云上大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水苔种植、加工和科研开发的种植企业,积极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研究水苔加工项目,扩大水苔应用范围。

  “这批水苔一共6吨,将发往印度。今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水苔的销售还是供不应求,我们还没有发货,对方货款已经付了。”在春禄农业有限公司的仓库里,总经理潘文春一边查看手机里和客户的聊天记录,一边查看仓库里堆放的货物。

  作为独山县较早从事水苔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和产业龙头,春禄农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不仅走俏广东、上海、云南、台湾等国内市场,还远销印度、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潘文春介绍,水苔价格连年上涨,目前价格每吨约3万元,且都是先款后货。今年该公司已经接到960吨的订单,约有3000万元销售收入。

  贵州云上大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水苔目前出口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该公司负责人孟锦勇介绍,他多次到欧洲考察,水苔的需求量很大,他们公司今年将积极开拓欧洲市场。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独山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驾齐驱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