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一旦超时计时器就会警报……近日,“公司防止员工摸鱼厕所装计时器”冲上热搜。

  “公司厕所已经变成计时的了。”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如厕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老板会安排专人在厕所蹲守计时。”另一名网友爆料: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如厕制度”,规定每人每次如厕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每天上午10点后才可使用洗手间、客户考察期间员工尽量避免上厕所等等。记者梳理多个社交平台的发帖,对于如厕方面的规定,每个公司各不相同。有的上厕所前要写申请表,有的上厕所要问领导拿钥匙,还有的上大号要报备。(10月25日工人日报)

  五花八门的“如厕制度”,难免让人看了一时说不出话。俗话说,人有三急。上班期间,员工保证按时按量完成交办任务,是基本工作要求。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同,工作习惯不同,适应环境的方式也不同,但不论哪种情况,能够把工作做好、拿出结果,才算合格。这应该是考核监督发挥作用的导向。

  管理需要讲究精细化、科学化,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精细化不等于全方位锁死,科学化也不等于全维度监控。可能有部分员工为了偷懒“摸鱼”,借助上厕所的由头,消极怠工。管理者为了杜绝这类现象,想到了在如厕制度上做文章。对于员工什么时候如厕,占用多长时间,企业有这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只是采用一种片面且短视的管理方式。

  3分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一般来说时间够了,但也少不了会有少数特殊情况。这属于员工隐私范畴,一旦过多干涉,恐怕管理的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也可能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工作质量和企业的凝聚力。无论是写申请表,还是找领导拿钥匙,抑或是引进“智慧厕所系统”监控如厕时长,不少网友看了后留言道,“至于吗?”侧面也折射出,企业管理要守住边界,收放自如。

  人们常说,科学管理离不开人性化的底色。人性化,并不是说不讲规矩、任意胡来,而是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信任度。表面上看,只是规定了如厕时间,但根子上,是把员工当作外人,无形中把员工往外推,这样的企业,谁还会为之付出真心?谁还会为之卖命?心在一起,力量就在一起,越是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越是懂得通过管理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人心靠得更近,让人力握得更紧。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懂得激励人、引导人,才能尽可能让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助力企业持续发展。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信任度,就体现在把员工当自己人看,能够自主选择工作的方式方法,包容各类人的习性,而不是用僵化的条条框框把人束缚得死死的,从而失去了活力,让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管理是一门艺术,要把这门艺术掌握好,体现的是管理者的胸怀和格局。企业的竞争力除了硬实力,还有软实力。软实力就体现在以管理制度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上。当企业文化孕育的生态环境,能够像热带雨林一样,包容各类花草树木,自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