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中国领导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在血与火中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如果有机会乘坐时光机回到90年前,你能跟上红军的队伍,一起走完长征路吗?这里有一份时光逆旅指南,可以帮助你查找答案。这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现在,请将自己变成历史的参照系,我们准备出发!

  长征出发前,48岁的董必武曾坚定表示愿意随军移动,被问“红军行军跑起来飞快,你跑得吗?”董必武说:“一天跑六十里毫无问题,八十里也勉强可以。”成年人的平均步长约0.8米,走一千米大约需要1250步,以董必武轻轻松松的60里即30千米计算,既37500步/天。现在,对比一下你今天的微信步数,和这个数字相差多远?

  事实上,中央红军368天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平均每日行进约70里。在陈云所作的《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提到,红军经过八个月的锻炼,平均每天可以走一百里到一百二十里,这些都是山路,而且往往还是夜行军。红军平均每小时行军五里。

  而这还不是极限!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战斗中,为了能比敌军先到一步抢占先机,红4团冒雨急行军240里,创下了一昼夜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纪录!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正如所说,红军靠着两只脚走出了史无前例的长征路!没有一双“铁脚板”,跟不上长征的队伍。

  长征途中,随着每天不停的行军,红军战士脚上的鞋成了磨损最快装备,这也使打草鞋成为红军官兵每一天的必修课,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不夸张地说,几乎是和打枪同样重要的技能。但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大多数人而言,衣帽鞋袜在市场淘宝尽可买到,“编织缝纫”都属于工厂车间,距离生活很遥远——现在的我们,还能编出一双鞋子吗?

  当时只要有休息,战斗中间有休息时间,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打草鞋。根据一些红军后代的讲述,“到哪儿看见草好,拽几把,塞到自己这个背包里头,或者装到兜里,晚上一宿营了赶紧就打。”“宿营第一件事打草鞋,至少得打三双草鞋才睡觉,要不你明天没的穿啊,草鞋走几十里路就不行了,就扔了。”

  扔了的草鞋也有人要,因为适合打草鞋的草条也不是随处可得。徐特立长征时已经57岁,是参加长征的“四老”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据专门负责徐特立等老同志行军安全的郭德琳回忆,大家把徐特立亲切地称为“怪老头”:他看到别人扔掉的破草鞋,就会捡起来,有空时洗干净、拆掉,把草条捆挂在杆子上挑着走。看到周围谁没有草鞋或者草鞋太破了,他就给人家一捆草条打草鞋。

  与在苏区相比,长征途中的红军,除了依靠战斗和打土豪获得的缴获外,基本没有任何后勤供给。自抵卓克基以后,徐特立的衣服从脚上穿的鞋一直到头上的帽子,都是自己缝的。朱德为了能让红四方面军做好过雪山草地的准备,号召红军战士们自己动手买羊毛、捻毛线,织羊毛衣裤,解决部队长征御寒问题。在朱德的带领下,经过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几个月的共同努力,不仅解决了自己需要的大部分御寒装备,还给将要到来的二、六军团的战友们织了两万多件羊毛衣裤。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困难的阶段,寒冷和饥饿夺走了近两万红军战士的生命。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野菜、草根等成为充饥的食物。灰灰菜、苦苦菜、野芹菜、野韭菜……

  战士们苦中作乐,根据味道的不同,排出了位列前10名的野菜,像大黄叶子、籽籽菜这类据说是用来制作烟叶的植物也名列其中。这些红军们如数家珍的野菜,现在的年轻人可还认得?

  通常所说的“雪山草地”主要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地处四川省的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红一军团政委后来提到:“这一带人烟稀少,部队严重缺粮,我们几乎天天为粮食问题发愁。”各连队成立了野菜组、组、打猎组,千方百计节约粮食。

  特别是第三次过草地时,粮食异常缺乏,有些战士因误食毒蘑、毒草中毒而死。朱德自己领导了一个野菜委员会,其中有老农和医生,由他亲自带队,从满山遍野的野草中,最后找出二十多种可食的野菜,编写了一本《吃野菜须知》的小册子,发到连队。红二方面军的陶汉章说,长征过草地,贺龙也曾办过一期“野菜训练班”。陶汉章说自此识得可吃野菜,如灰苋菜、野蒜、野葱、春菜、铁藜等十余种。

  茫茫草原,毒草众多,野菜有限。草地上有种开黄花的小草,叫做黄花草,有毒。但在水中煮沸减弱毒性后,换清水再煮,吃起来苦,吃后肚胀,手脚也会有些肿,但食用无生命危险。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时,主要用它充饥。

  刘毅在长征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部干部,曾三次过草地。1936年7月,部队到达葛曲河畔,刘毅去采集黄花草时,特意留下一些放在小铁盒中保存。1975年,刘毅将其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凤凰网、七一网、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红军长征记》,《朱德传》、《自述》、《党员文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