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后石坞的一处山崖上,生长着一种春天开白花、秋天结红果的植物——泰山花楸。泰山花楸对生存环境十分挑剔,喜欢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间悬崖上。这一山东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目前全球仅剩1株野生植株。
在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暖温带珍稀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智能温室里,记者看到了人工繁育的泰山花楸的幼苗。“这几年成功培育了几十株,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野化回归。”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副主任解孝满说。
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中,收集保存着1万余份植物种质资源。这座“种子方舟”旁,能容纳70万份种质资源存储的新库正在建设中。这里保护着的,是绵延向未来的绿意,更是激烈的国际生物产业竞争中我们的底气和胜算。
在珍稀濒危树种中,泰山花楸等无疑是幸运的。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主任李文清2003年曾到英国学习种质资源库建设:“当时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了5万多植物种质资源,其中还有清朝时期收集自我国的,咱们自己都没有。那种感受很复杂。”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从2004年开始启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如今已经完成了资源普查,全省林木种质资源共计91科276属946种。去年又启动了全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计划2024年完成。“截至2021年底,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共保存种质资源1182种12100份,构建了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保存体系。截至目前,省内77种珍稀濒危树种全部处于保护中。”李文清说。
“十三五”期间,山东突破了84个珍稀濒危等野生植物和26个重要栽培树种的繁育技术瓶颈,研发技术专利125个,共享资源5600份、资源信息8万余条,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草新品种179个,省级林木良种203个。
当前,山东的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设施保存在全国领跑。但必须直面的是,我国林草领域的种质资源保护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是在研究利用方面,还有着很大的追赶空间。去年8月,山东作为试点之一启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这为林草种质资源的使用掀开了大幕一角。
1979年我国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来,山东约12亿人次义务植树超50亿株(含折算)。由于时代局限,过去种植的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生态效益有限。“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们在植树造林时必须考虑森林的碳汇能力,看重其生态功能的实现,着力在提升森林质量上下功夫,让‘一亩林发挥两亩林的效益’。”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靳萍说。
国土绿化工作的重心从造林向护林转变,种质资源发挥作用的空间不断释放。“森林不是简单地提供木材,它是个生物系统。我们在修复、营造森林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树种,给它配什么样的伴生植物,怎么给森林提质增效,这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不仅要发挥森林的生产功能,还要维系其生态功能、文化功能。”解孝满说。
去年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明确提出,要部署建立健全林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李文清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注重引导以中草药、山野菜、木本粮油为代表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定期向社会发布可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建立基因型—表型数据库,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基础支撑。”(陈晓婉宋辉)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