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处处绿树成荫,民居错落有致,文笔塔屹立在田野旁,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群默默诉说着村子700多年历史变迁。

  水坑村地处龙华镇中部,省道S119和广河高速交会处,距离广河高速龙华出口仅两公里,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1296亩,森林覆盖率68%,山清水秀,风光迤逦,是市级生态村。近年来,水坑村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盘活用好现有资源,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子,更是成功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水坑村始建于宋元之际,是龙门县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原本的古村落被称作“蓼溪龙江围”,因流经该地的蓼溪水被当地人称为“水坑”,故得名水坑村。

  村子以明清建筑为主,现存50多座百年老屋,除少数几座为明末建筑外,大部分是清代年间的建筑物。整个村落古建筑群规模较大,建筑之间以小巷相隔,占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从远处看,这个依山而建的古村落,民居排列整齐,蔚为壮观。沿着小巷行走,小巷边随处可见水磨青砖砌墙、人字封火山墙的古宅。这些古宅大多是花岗岩石门框,花岗岩石条或青砖铺地,建筑外墙的墙楣上,有着栩栩如生的立体灰塑。

  村里拥有龙门县境内现存的唯一一座古塔——文笔塔,也是水坑村的标志。文笔塔建于清代乾隆初年,是一栋楼阁式砖塔,呈六角形,塔高18.5米,门额刻有“文明阁”篆体字。塔分三层,外墙几乎是直上直下,每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塔檐,塔身按比例逐层缩小,远看上去,就像一支巨大的笔,直指青天。这座塔的来由,也跟读书有关,据说是清乾隆初期,村里出了读书人,族人就仿照笔的样式在这里建塔以资纪念,并且希望当地世世代代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水坑村文笔塔、孟盛李公祠和谊谅二公祠于2012年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古建筑群也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直以来,水坑村都是周边游客寻幽访古、欣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文笔塔也成为必到打卡点。水坑村学童在开学前,要由父母带着围绕文笔塔走一圈,以求学业进步。另外,每年水坑村春节联欢晚会活动举办地点就在文笔塔下,不仅吸引村里的男女老少,周边镇村群众也前来观看,逐渐成为新民俗。

  水坑村是龙门县内较大规模的兰花种植基地之一,为了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当地持续加大扶持兰花种植力度,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形成种植示范基地。目前,水坑村种植兰花共100余亩,种植大户近10户,其中李冠雄是当地兰花种植第一人,2022年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户。

  兰花作为室内植物,能够满足很多家庭的室内绿化、花卉观赏需要,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水坑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国兰生长。与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不同,兰花销售模式的特点是灵活,种植户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种和决定销售花苗的时长。根据株数的多少,每盆国兰的收购价在25元到30元之间,一亩可以种植5000盆—6000盆,种植兰花每亩每年利润能达3万元以上。近年,随着水坑村兰花名气的提升,经常会有广州的收购商前来洽谈生意。

  然而,种兰花也存在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门槛较高的现状。兰花种植首先要给基地盖棚,以便控制日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加上买苗、施肥、工人工资等,一亩地成本就要十多万元。此外,兰花产生效益的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这样一来,投入的资金回笼速度慢,比较考验种植户的经济实力。土地资源也是近年来兰花种植需要面对的问题。尽管兰花不需要直接在地表上种植,但是需要较为平整的土地建设大棚。当前水坑村不少平整土地都被列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地面不允许有建设物,用地紧缺的窘境开始呈现。

  据水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思乐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水坑村村委正积极为扩大兰花种植面积进行地块调整。目前,村里的思路是计划先整合100多亩的集体土地,新打造一处种植基地,通过引进资本和企业,搭建起兰花种植平台,届时种植户只需要自己“带苗入驻”。这样一来,便省去了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让更多村民可以参与其中,在大力发展兰花种植产业的同时,拓宽村民增收途径,实现“一村一品一产业”。

  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水坑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中主道路完成沥青扩宽工程,村内绿化种植达到100%,四小园实现应打造尽打造。同时,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座,大力推进环卫保洁制度改革(商业化运营模式),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绿美乡村”等工作,水坑村还对村民住宅统一进行美化提升,并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如增设小型停车场和厕所,满足村民和外来游客的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村民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盘活用好村里的资源,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想办法、下功夫,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李思乐说。

  根据总体规划,水坑村的定位是以生态保育为前提,以古民居建筑群和古建筑文笔塔为核心优势,以文化、创意、艺术为特色,打造以休养度假、田园观光、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农文旅”一体旅游示范区。为此,水坑村在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开发了种类丰富的旅游产品。一是文化体验游,集中呈现水坑村文笔塔和古建筑群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是休闲度假游,水坑村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小桥流水人家,田园风光秀丽,非常适合家庭亲子户外体验乡村慢生活;三是研学知识游,水坑村现有1200多亩高标准农田,极具科普研学价值,可与田园风光景点相辅相成。此外,水坑村在村落之间规划连片设施,规划种植区域,配套建设绿道、标识、景观点、驿站,将上述旅游产品串联成线,促进“农文旅”联动发展。

  “发展文旅产业,我们拥有优质的资源,关键是要引进好的项目,能够留住客人。水坑村现在也是刚刚起步,一边摸索一边前行。”在李思乐看来,水坑村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接下来,村里希望通过推出各类旅游产品慢慢将人气聚集起来,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从而带动民宿、农家乐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