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农交会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仅是众“穗农优品”的一个缩影,来自田间地头的“土特产”变身“金名片”,打造出独特的广式味道,以农业品牌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细长苗条的米粒晶莹剔透,还泛着丝光,这正是有着“米中碧玉”之称的增城丝苗米。香,是丝苗米最显著特点之一,“一里稻花十里香,一家煮饭百家香”便是对其米香浓郁的描绘。
丝苗米经过烹饪后,饭粒更是润滑可口、软硬适中、弹牙回甘,即使放凉了,也不会回生。增城丝苗米被称为“中国米中之王”,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全国和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被袁隆平院士誉为“超泰米”的隆平黄埔香大米由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打造,种植全流程采用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米粒“白如玉、长如针”,又名“玉针香”。其米香浓郁,口感鲜甜弹牙,米饭蓬松、香柔可口。
“好饭不怕晚”,好菜不怕迟。种于增城的高脚菜心,是冬种优质品种,到深冬11月至次年2月才上市,因为比一般菜心要迟,也称“迟菜心”。
增城迟菜心品质鲜嫩,观其外形,茎心肥大、叶细且厚;尝其味道,香脆爽甜、风味独特,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全国和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粤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品牌价值高达36.7亿元,在蔬菜品类中居广东省第一。
岭南佳果,在广州,500种水果品种任君挑选,一年四季果味飘香,甚至有很品种还是“果中翘楚”。
广州全市荔枝种植面积约56万亩,是广东荔枝主产区之一;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品牌丰富,其中桂味、糯米糍、井岗红糯、仙进奉、流溪红荔五大优良品种为“主流”。
目前,广州已建成(广州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广东汇强、步云、创鲜、华隆等“粤字号”荔枝品牌示范基地。
“无鸡不成宴”,在广州餐桌上,鸡有着独特的地位。葵花鸡以新鲜葵花和葵花秆榨成的汁为饲料,天然饲料喂出的鸡肉自带葵花香,制成白切鸡后,皮黄皮脆、脂肪少、肉甘香,被称为“鸡中茅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是广州十大名鸡之一。
同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黄鸡产自白云区江高镇、钟落潭镇,色泽金黄、肉质鲜嫩、皮下脂肪适中、肌间脂肪丰富,同时驰名港澳、畅销全国。
“北有烤全羊,南有烧全猪”,粤菜中的另一个当家名菜是广式烧猪。白云区所产广式烧猪表皮香脆、肥瘦相间,其中瘦肉甘香、肥肉不腻,一啖可以品味三层口感。色香味俱全的同时,更有金猪纳福、鸿运当头的美好寓意,是节庆宴席上的头道佳肴。
“百事常随缘,饮食穷芳鲜”,广东人对于“吃”的追求不仅在于果腹,更在于“生猛”与“鲜活”。
8月上市的小虎麻虾成熟最大个体长17厘米、重达70克,煮熟后呈小弧形,颜色鲜红,油润而有光泽,一口下去肉质爽脆、口感韧实、味道鲜美,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另一个名声在外的水产品是青蟹,南沙青蟹体型较大,单只重380克—600克。青蟹甲面及附肢为青绿色、腹部为黄白色,壳薄鳌大,熟制后后背橘红透黄、壳薄肉嫩,蟹肉洁白细嫩、膏体橙黄,味鲜微甜、口感细腻,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进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被纳入全国和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粤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
南沙河涌段位于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同时泥层肥厚、水源清洁,得天独厚的环境让鲩鱼肉质脆爽、鲜美嫩滑,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万花丛中一点红,“红掌”作为最受欢迎的年花之一,老少皆爱。红掌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自国外引进到2009年自主培育出全国首批红掌新品种,如今红掌不仅只有红色,还有紫色、白色、绿色、咖啡色乃至新近培育的粉花粉穗系列品种。
广州还是被兰花之香浸润的土地,兰花品种繁,一年四季兰花争芳。其中,从最初的花农家庭式种植,到如今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番禺沙湾已有400年的墨兰种植历史。“沙湾墨兰”次获得国家、省博览会金、银奖等奖项。
广州正谋划思路举措,激发资源要素,以改革赋能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州举办,广州都市现代农业成果组团登场,喜迎八方客,展现“兴”“丰”貌,勾勒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实践新路径。
在广州,“都市”“现代”与“农业”可谓无缝衔接、互联共生。作为一座实时服务超23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广州始终将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
“老广”常说“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菜”,这里的“菜”专指绿叶菜,其中又以甘甜、脆嫩的菜心为青菜典范,深受市民青睐。
但菜心乃喜凉蔬菜,过去在广东只有秋冬季才能吃到,尤其广州的夏天炎热,菜心更为难种。为了满足老广的胃,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历经年技术攻关,克服了菜心种子适配技术,最终将广州菜心品种转移至宁夏,成就了一段“宁夏菜心广东种(zhǒng)、广东(人)种(zhòng)”的南北协作佳话。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广州市深入实施“穗字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已建设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27个国家级种业科研平台,创设全国首支地方性种业发展基金,实现全市蔬菜种子进出口量、白掌花卉种苗市场占比均达全国60%,优质黄鸡种苗占全国20%,在全国种业个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面对有限的农业发展空间,广州不断升级导入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猪、植物工厂、立体养殖等集约种养模式,建成了25万亩蔬菜、畜禽、渔业等现代工业设施,并加速新机器设备应用,提高水稻耕种收、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机械化率。
在广州,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连续7年负增长。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65家、产品135个,产品数位居全省第一位。另外,广州市已建立市、区、镇(街)、村(企)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番禺区、增城区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南沙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如今,广州的耕地质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万亩左右,全市蔬菜、水产品、水果自给率稳定在100%、90%、70%左右。
相较传统农业发展存在的资源相对短缺、生产方式单一、农民收入渠道狭窄等问题,都市现代农业在增强农业原有生产功能的同时,衍生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新生产业态,通过拓展农业经营领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创造就业机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盆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珍品,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花卉产品。长期以来,花木盆景是广州的一大优势产业,花都区赤坭镇瑞岭村又是岭南盆景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盆景种植历史逾百年。
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瑞岭村集体经济薄弱,守着盆景这个祖传的“金饭碗”,却成了一个“后进村”。
瑞岭村的转变,来自上下内外的同向发力。在市区镇三级联动下,瑞岭村将支部建在了经济社上,导入行业带头人、技术标准、品牌培育、电商平台等产业资源,从单一种植向上下游培育、销售、经纪、造景全面拓展,又通过提升乡村软硬环境开辟了“旅游+文创”新赛道,带来人流客流巨大增长,最终让“小盆景”成为了“大产业”。
2022年,瑞岭村的村集体收入超3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5万元,是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州唯一的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广州还以精品示范引领乡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深化“新乡村示范带+”工程,提质建设14+3条精品示范带,其中2条获评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了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区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热度在节假日里屡创新高,这是“幸福农业”的名片……
近年来,广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土特产”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都市农业种功能,持续实施“穗农奔富”行动,让城乡居民在现代都市与美丽乡村的交相辉映中各得其所。
稳产保供、三产融合、富民兴村……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业态,广州都市现代农业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作用独特。更令人期待的日子还在后头。
今年发布的《广州市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广州将推动条件成熟的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增强镇域承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实施乡村和社区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向引领区纵深拓展。
若强一地,则一地民众之福。若以一地之力,挑起农产品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的建设重任,则体现了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担当。
生猛肥美的黄油蟹、清脆爽口的高山蔬菜、清甜汁的柑橘……一场场火热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销对接活动,是优质农产品在广州“买全球、卖全球”消费场景的缩影。
5年时间,全国已有139个地市加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合作共建行列,在25个省(市、自治区)134个地级以上市(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400余个,在9个省(自治区)23个地市支持建设22个产品配送中心(分中心)、2个通关便利区;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以广州为引擎,“畅销湾区、风行全国、走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已具雏形。
总部位于广州的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9个国家水产新品种,虾苗和鱼苗年销量居全球第一,饲料全年销量2440万吨,居全球前二,其中水产饲料销量全球第一;广州市青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热带观赏鱼种业设施繁养基地之一……
当前,广州正朝着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的目标快步迈进,将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全市上下“一盘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将逐步构建起“进一步繁华都市,退一步世外桃源”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骆昌威、乔军伟、 庄小龙、卢梦谦 通讯员:穗农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