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刚好立冬,天气有点冷,又下着雨,整个青海湖面灰蒙蒙的,和厚厚的云层一个颜色。“天晴时来就好了,风景好得很,每天晚饭后,来湖边散步、遛娃、慢跑的人多得很。”陪同者不无遗憾地说。我们笑着点点头,以示回应。
此青海湖非大家熟知的青海湖,而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的一个高原淡水湖,在祥云县城东南角,元代称为“青湖”,清代称为“青龙湖”,因湖水终年清澈,故而后来才称为“青海湖”。
早年前,为了各自利益,周围村民围湖筑堤,开垦湖滩种地,青海湖“很受伤”,样子愈发“消瘦”。加上2009年起,祥云县遭遇三年连旱,本就“消瘦”的青海湖更是不成样子,甚至干涸见底。这导致沿湖周围的村庄无水可用,周边农田没法耕种。
2010年1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投资3.4434亿元援建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青海湖治理工程。项目含“一湖一河一库”,即青海湖水库扩建工程、中河蓄水灌溉工程和品甸海水库加固扩容工程。
据大理州相关媒体当年的报道,工程建成后,青海湖周围的生态环境将有很大改善,对祥云城川坝、云南驿坝5个乡镇的农田灌溉、排洪排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能提供新的平台和增长点,进而促进祥云县的社会经济发展。
2011年1月,项目开工,数千名建设者奋战一线,保障工程进度。来访者此行的目的,就是找到当年项目的建设者们,听他们讲讲当时的故事。
今年48岁的祥云本地人李红波是建设者之一。“我当时做的是土石方工程,负责中河蓄水灌溉工程的九标段和青海湖土地平整。”他回忆说。
“当时工期紧,工人们一天三班倒,保证工地24小时施工。我是工地负责人,更不能偷懒,每天从早忙到晚。”李红波说,因为工期紧,不少工人吃住在工地。
再说青海湖平整,即把湖里清出来的淤泥晾干后运到湖边农田。“40多台装载机、15台挖掘机、上百台工程车、10多台推土机连日连夜地干了一个来月,人休机器不休,终于把工程按时干完了。”李红波说。
苦归苦,工程质量必须保障。李红波说,中河蓄水灌溉工程九标段有个大转弯,设计时只要求在转弯处铺上预制板,但他和工人觉得只铺设预制板抵不住水流冲击,可临时改设计方案来不及,于是他和当地烟草部门商量后,在预制板下又加固了混凝土,保证工程质量万无一失。“你们看,过去十多年了,那里(大转弯处)还是结结实实的。”他颇为得意地说。
烟草部门对工程质量更是精益求精。李红波回忆,拦河坝每布一层钢筋,烟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数一下钢筋数量够不够、钢筋质量达不达标,确定合格了才做下一步。
“说实话,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必须把握好工程质量。加上我又是祥云本地人,工程做不好,老百姓不得把我骂死。”李红波语气激昂起来。
在包括李红波在内的数千名建设者的努力下,2011年5月,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大型水源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当年11月工程完工,次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此后,通过实施中国烟草云南祥云小官村水库补水工程,青海湖重新“丰腴”起来,周边数万亩土地不再“喊渴”。
庄稼不“喊渴”,祥云县大胆优化农业结构,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壮大“花经济”就是其一。
初冬时节,位于祥云县沙龙镇青海湖畔的申洱花卉产业基地里,棚外下着冷雨,棚内各种鲜花争奇斗艳,俨然花的海洋。沙龙镇石壁村村民杨情忙着摘花,“我来这儿务工快四年了,每个月工资有3000多块。”她说自己早前在江苏务工,虽然工资高一点,可顾不了家。这里务工离家近,骑车六七分钟就到,很知足。而且,家里还把一亩多地流转给基地,每亩每年有1800元的租金,又是一份收入。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之外,祥云县实施青海湖水生态水环境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让水清起来的同时,以农为基,以旅兴农。
青海湖边的沙龙镇水涨地村是当地农文旅融合的典范,“小炉匠”传习所、摩天轮游乐场、游览栈道等设施错落有致,是祥云县新的旅游“打卡地”。
时常经过青海湖边的李红波感慨青海湖给当地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他说自己平日喜欢日落时去湖边转转,“天边是灿烂的晚霞,夕阳像碎金一般洒在湖面上,美得像幅画。”李红波有些陶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