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植物园卧佛寺内,几株早花蜡梅盛开,与古建红墙相辉映,美不胜收,游客竞相拍照打卡。

  前不久,国家植物园(南园)展览温室内举办食虫植物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习强调:“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我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约1200种。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相继设立,成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基地和科普阵地,标志着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对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是提高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的根本保障。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全民行动”作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之一。越来越多的植物园成为城乡一体、全民共享的自然教育基地,激发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感。国家植物园通过温室、专类园、标本馆、种质资源库、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对植物类群进行系统收集、完整保护、高水平研究和可持续利用,同时通过打造《万物共生大讲堂》科普讲堂,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阐述科学知识、经典学说、重大发现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传播至千家万户,提升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推动全民保护行动取得更大进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国作为最早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国家植物园体系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道,通过有机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正显著增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要在巩固已有保护成果的基础上,把握好保护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相关性,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共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