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物复苏。2月2日下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走进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祖师庙村多肉种植基地,只见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整齐排列,宛如一座微型植物王国。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正式引进多肉进行育苗种植,该基地已有超百种多肉品种,通过“村集体+公司”模式,向上海、合肥等地开展订单式销售,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了村民们增收致富。

  来到多肉基地大门前,一条弯弯的小河与两边的绿树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路两边的石头墙上,镶嵌着种满多肉的陶瓷罐。为了抗寒防冻,大棚里的每一株多肉都被穿上了“防寒衣”。 “多肉基地占地16亩,共有29栋大棚。”三元镇祖师庙村党支部书记邹国利向记者介绍说,村集体投资15万元,桥元村投资9万元,社会捐赠近20万元花卉母体。如今,多肉品种超百种,包括景天类、十二卷类、球类等颜值高、品相好、销路畅的产品。“三元镇人民政府和合肥一家企业签订了年300万株的销售协议,年收入近20万元。”

  据悉,祖师庙村地处江淮分水岭,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有限。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多肉种植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产能,拓展销售渠道。”邹国利表示。如今,多肉产业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一株株娇艳欲滴的多肉,正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经济”。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2月2日下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走进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祖师庙村多肉种植基地,只见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整齐排列,宛如一座微型植物王国。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正式引进多肉进行育苗种植,该基地已有超百种多肉品种,通过“村集体+公司”模式,向上海、合肥等地开展订单式销售,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了村民们增收致富。

  来到多肉基地大门前,一条弯弯的小河与两边的绿树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路两边的石头墙上,镶嵌着种满多肉的陶瓷罐。为了抗寒防冻,大棚里的每一株多肉都被穿上了“防寒衣”。 “多肉基地占地16亩,共有29栋大棚。”三元镇祖师庙村党支部书记邹国利向记者介绍说,村集体投资15万元,桥元村投资9万元,社会捐赠近20万元花卉母体。如今,多肉品种超百种,包括景天类、十二卷类、球类等颜值高、品相好、销路畅的产品。“三元镇人民政府和合肥一家企业签订了年300万株的销售协议,年收入近20万元。”

  据悉,祖师庙村地处江淮分水岭,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有限。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多肉种植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产能,拓展销售渠道。”邹国利表示。如今,多肉产业已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一株株娇艳欲滴的多肉,正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经济”。

  新春伊始,万物复苏。2月2日下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走进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祖师庙村多肉种植基地,只见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整齐排列,宛如一座微型植物王国。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正式引进多肉进行育苗种植,该基地已有超百种多肉品种,通过“村集体+公司”模式,向上海、合肥等地开展订单式销售,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了村民们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