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成立,然后经历了基础发展与,紧跟着十年文革让兰花的种养与文化弘扬陷入了低谷,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年,于

  1988年“第一届中国(广州)兰花博览会”的举办还是在邓公1992年南巡讲话之前,可谓是十分不易。不可否认这也是借助了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东风,并起到了一定的带动效应。

  首届兰博会的成功举办,这离不开港、澳、台及南方各大城市与全国兰友的鼎力支持,借此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宽叶墨兰犹如一石投破水中天,泛起了大大的涟漪,该资讯通过纸质与新闻传媒迅速向全国散开。在此影响下墨兰的交易正在不断上升,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元的单株售价,在尚是计划经济市场体制下一时成为一大神话,百姓为之而惊呆了,小小的兰花有什么魅力如此值钱?天价兰花由此而来。

  当然,首波兰市的成功启动这与兰文化的弘扬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时候台商在占着主导位子,并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第一波兰市由宽叶墨兰领跑所产生的影响正在不断地向内陆城市辐射。起到连续助推作用的那是离不开后面两届兰界盛会的成功举办如:

  宽叶墨兰在五年的领跑里,由青叶品向着线艺品过度,据我所知台商参与者那是嫌得盆满钵满的,最高者可达九位数并且是人民币,可想而知当时的热度令百姓咂舌。经济发展的规律永远是呈波浪式在运行,有起就有落,有落便有起。当热度开始下降之前,适时转场向西部辐射这是一个战略决策,于是成都与昆明相继举办了两届盛会。给春剑与莲瓣的未来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布局亦是台商在主导一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只靠着纸媒与电视、广播来扩大影响,落地到内地城市举办兰事盛会,无疑是起到了最佳的感召效应。这时更加加速了海外兰花资源的返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两个口岸从日本返销中国兰花传统铭品,那就是上海与广东。国内需求大增不能满足供给,这是源自十年文革对传统铭品的极度破坏,不仅如此兰花的文化传统也因此而断,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十年,可以说是产生了巨大的鸿沟。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2005年才由江苏溧阳朱和兴他们从蕙兰新八种崔梅中辨识出端梅来,国内收藏本就稀少,难以见到真容,或者是因藏家不愿意拿出来分享,大众根本就无从识起了。

  蕙兰新八种老庆华被误会成刘梅,而蕙兰老八种的潘绿则成了两个铭品在流传,另一种开品就代替了庆华。而蕙兰“元字”与蕙兰“南阳梅”以及蕙兰“解佩”若干个名字的出现,这都是兰文化十年断层所导致的后果。不仅如此,春兰也产生了混乱,像“老天禄”被重新取名成“庆梅”,“太原荷”成了“环球荷鼎”等。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写到这里需要花开两处各表一枝,兰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能够在一夜之间席卷全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要再往前回溯了,1959年发行的诸友仁 姚毓璆《兰花》与1984年发行的沈渊如 沈荫椿《兰花》亦做了重要的贡献。在文革十年中大兴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后来有一部电影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讲述那就是以喜剧体裁立题的《月亮弯的笑声》。在此影响下使之在兰文化底蕴深厚的江浙艺兰人由明面转到地下,种兰花成了偷偷摸摸的事,往严重上说甚至是犯法的。在江、浙、沪、皖一带民间艺兰人是非常压抑的。这从六七十年代芜湖兰花爱好者的一篇《看花苞衣壳初选兰》艺兰随笔可见端倪:

  在1970年前后的特殊年代,爱好兰花是一种苦涩的爱。想有一盆好兰乃是梦想。调到芜湖工作离兰产区不很远,何不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学昔日艺兰家们从无到有,到野生兰中再“选美”,从零开始走自己的路。这样,我被逼上兰山。初时,每逢兰花开的季节抽空进山,正当中年的我有劲翻山越岭。但,常常累得腰酸腿软空手而归。不行,要改变方法。深秋至春花前,在市里找寻下山野兰摊贩;或跑兰山县、乡。因兰摊贩下山草只有花芽(花枝幼笋)而难得见花,只有着花苞外衣壳猜测里面的花头,事情极其困难。好在那时一个花芽只要三五分钱。

  该段文字记叙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依然是有人在栽培选育兰花,可见老百姓对兰花还是割舍不断的,哪怕是在战争年代皆如此。朱老总一生戎马,却与兰花缘分不断,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保护了很多兰花铭品不被摧残,实乃功德无量。

  而文革之前发行的诸友仁姚毓璆《兰花》并没有带来热潮,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全国百姓正在大搞基础建设,兴修水利与开工建厂的高潮中。于是杭州花圃管理人员诸友仁姚毓璆编著的《兰花》并没有产生热度,对了,该书在春兰与蕙兰品种登记入册中对叶片尺寸录入宽度比墨兰还要宽上许多距今都无法理解,不知道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难道这犹如古尺十六两制?唯一的解释可能是跃进式的虚夸。见图

  而后1966年文革开始,很多文化传承遭受到了空前摧毁,兰文化自然在列,甚至于兰花被视为毒草而清缴,相继艺兰人也被牵连成玩物丧志之流,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压迫中江浙一带艺兰人像地下工作人员一样在偷偷摸摸的种着心爱的兰花。压抑久了,当改革开放后,艺兰人心中那份渴望正在无限蔓延,终于在1984年10月迎来了沈渊如 沈荫椿《兰花》一书的问世,这真是久渴遇甘露,顿时江浙一带兰花爱好者与园艺工作者几乎人手一册,该书销量空前高涨一版再版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大背景下与南方成了很好的呼应。当然,与之相呼应还有南北之热,根据查证: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的成立时间可追溯至1988年。这一时间线索来源于《中国花卉盆景》1988年02期刊载的《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学会成立》一文,该文献标题直接指向分会的成立背景。尽管网页内容未完整展示具体细节,但结合期刊出版时间与标题关联性,可推断分会成立时间与期刊发行年份一致。

  此外,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作为另一独立机构,成立时间更早(1987年1月9日),但两者隶属不同体系:前者为中国植物学会下属分支机构,聚焦科研与保育;后者属中国花卉协会,侧重兰花文化与产业发展。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与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南北联动合作并创办了中国兰花三刊,分别是《中国兰花》、《兰》、《中国兰花信息》,并且联合举办或单独举办兰事盛会。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主办的兰事盛会由于不在本陈述之列故此略过。未完继续……2025年2月10日于国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