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建筑工人总是与瓦刀、泥铲、砖块为伴,忙碌在不同的施工现场。但在腾冲市西源街道融和社区松园小区,却有这样一位奇人——王天俊,他放下瓦刀,拿起修剪刀,在自家的方寸小院里,靠精湛的技艺开启庭院盆景艺术致富增收的别样人生旅程。
今年54岁的王天俊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带着一群村民奔波在工地,每天重复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手机上刷到了盆景造型制作的视频,那些被精心雕琢的植物,在小小的花盆中展现出自然与艺术融合的魅力,一下就抓住了他的心。“一开始我就是跟着手机视频学,做着做着就爱上了,渐渐地就把这个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了。”就是这份热爱,让他改行踏上了盆景艺术之路。
如今,王天俊家的小院已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盆景世界。从门口的空地到屋内的庭院再到后园,一眼望去,翠柏、海棠、罗汉松、五针松、黑松、杜鹃、马尾松、桃树、梅树、樱桃……各种形神各异、气韵不凡的盆景错落有致,或苍健俊逸或玲珑潇洒,令人赏心悦目。盆景造型并非易事,塑形需要漫长的周期,每一次修剪、蟠扎都需匠心独运。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的心血寄托着他的情怀,这背后,是王天俊对工匠精神的默默践行,在一剪一扎间雕琢时光,传承着盆景艺术的魅力。
随着作品越来越多,王天俊不再满足于仅仅将盆景作为个人爱好。他开始尝试市场化经营,如今,他园子里的盆景品种繁多,价格从一两百到几万块不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工地到花园,从自身爱好到走向市场,他成功实现了跨越,凭借庭院盆景经济实现年收入30余万元。靠着大自然的馈赠和不断精进的技艺,他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王天俊用盆景技艺敲开了致富的大门,成功让自家的“方寸小院”变身“增收园”。
王天俊的成功,也离不开新媒体的助力。他通过短视频学习盆景制作技术,同时也利用短视频展示自己的成果,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让自己的盆景作品源源不断地销往省内外各地。“下步我还想通过直播展示盆景制作过程,让更多城市消费者了解盆景艺术,感受这份来自乡村庭院的独特魅力。”王天俊说。
“庭院经济”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亮相,王天俊的故事正是这一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他将自家闲置的方寸庭院,变成了财富花园,实现了“美丽庭院”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收入。在自家致富的同时,他还不忘乡邻,如今,他已无偿带出了8名徒弟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展望未来,王天俊的庭院经济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联合社区成立合作社,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也可以开放庭院,作为盆景研学基地,让更多人了解盆景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就像东莞松山区的“共享农园”模式一样,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养盆景是一条漫长孤寂的不归路,多少人中途就下车了,但王天俊却对未来无限憧憬。
一双手、一方院、一片匠心,王天俊用自己的故事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希望更多人能受到启发,参与到庭院经济中来,将个人梦想融入乡村发展,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张玉蓉 何雪垒 徐永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