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人多力量大”,那时我们国家靠着“人口红利”这趟快车,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

  转眼2021年,三胎政策也来了,这次大家伙更是直接摇头说不,压根没人理会,搞得跟赶鸭子上架似的。

  网友们纷纷吐槽,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了?各种离奇古怪催生建议更是层出不穷。

  老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自古以来我们对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观念深植于心,代代相传。

  但到了秦朝,人数些许缩水了,直接掉到2650万,跟那时候的战乱逃不开关系。

  再往后三国时期那更是人口低谷,也是2650万左右,跟秦朝差不多惨,三国纷争,烽火连天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

  但真正的人口大爆炸,还得看北宋、南宋、明朝和清朝,这四个朝代人口都破亿了!特别是清朝,人口直接飙到4.32亿。

  好在新中国成立后,虽遭遇了三年饥荒,但国家鼓励多生,生得多还能戴红花受表扬呢。

  60年代后经济好转,日子安稳,新生儿数量持续往上涨,十几年间,每年至少2100万,最高快3000万了。

  于是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处都是“少生优生”的标语,这政策一直管到2017年。

  特别是从2018年起,那下降速度,简直跟滑梯似的,一年少个几百万,到2023年,直接掉到1000万以下了。

  专家预测,2024年新生儿数可能降到700多万,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警报又拉响了。

  殊不知国家这么做也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新生儿断崖式下降直接会导致养老金缺口大;

  年轻人少了将来养老钱不够分,多生点娃,将来就有更多年轻人来填补这个窟窿。

  再说人口少了劳动力就不够用了,特别是那些需要新鲜血液和创新力的岗位,老职工再能干也顶不住。

  而且那些跟孩子有关的行业都得遭殃,从卖婴儿用品的到办学校的,都得受影响。

  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多生娃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让经济更有活力,也是为了大家的日子都更好过。

  既然生娃这么好,为啥大家反而不爱生娃了呢?想想以前,爷爷奶奶辈,条件那么差,还家家户户好几个孩子。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宁愿违背“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这一古训也不愿生了呢?

  为了鼓励年轻人生孩子,各路专家学者更是使出了全身解数提出了好多的“奇葩”建议。

  其中黄有光教授就提出“一妻多夫制”的想法,乍一听,好像是在提升女性的地位,毕竟在古代这可是男人们的特权。

  但细心的网友却发现:“这纯属不尊重女性,把女人当成了传宗接代的工具人了。”

  在如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在各个方面都优于男生的当代,这种想法不仅不现实,而且还容易遭到许多独立女性的强烈排斥。

  这对那些经济独立,超级爱孩子,但又不想被婚姻条条框框限制住的成功女士来说,简直是福音啊。

  就像叶海洋那样,实现财富自由,不需要结婚想要孩子自己去美国生一个,活得自在又潇洒。

  不过问题来了,在中国这样的女性又有多少呢?大多数都是经济比较普通的女生。

  殊不知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愿生孩子,而是生不起,好多大龄剩男剩女更是连结婚都望而却步了。

  尤其是对那些从农村打拼到城市的小伙子们来说,上学这条路,简直是爸妈半辈子的汗水铺出来的。

  就算好不容易挤进了公司大门,拿着个五千块的月工资,想在大城市里安个家,那也得几十年的长跑。

  特别是疫情这么一闹,各行各业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裁员降薪成了常态,能稳住现在这碗饭,都算是烧高香了。

  好不容易咬咬牙买了房,接着又是高得离谱的彩礼,还有日常开销像流水一样花出去,感觉每天都在为了活着而拼命奔跑。

  网上有这么一条评论“自个儿都活得紧巴巴的,咋还有力气去养个娃呢?”这话说得,听着都让人心疼。

  要知道现在的孩子,那可真是“四脚吞金兽”,从落地那一刻起,钱包就开始嗖嗖瘦身。

  奶粉、尿不湿,这些日常开销就不少,更别说教育这块大蛋糕了,比过去翻了不知道多少倍。

  有份报告上说,养个娃到17岁,平均得花48万多,城里头更不得了,得63万打底。

  往远了想,供孩子读完大学,特别是本科,那费用更是不受控制的往上涨,七十万都不算多,要是一线城市,直接破百万大关,听着都肝颤。

  糟心的是,钱袋子都让那些少数人攥着,咱们大多数人拼死拼活,挣的那点工资,真不够塞牙缝的。

  甚至私下里开玩笑说:“养孩子?还不如养只宠物呢,至少宠物能逗乐,还能随叫随到。”

  这种观念一传开,好多年轻人都心照不宣地成了“丁克一族”,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要想破解生育率这道难题,关键还得先帮年轻人搞定就业、住房、教育的那几座大山。

  对于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忙的家庭,咱们再发点“生活小助手券”,让他们买东西、享受服务都能更省心。

  让爸爸们也能有时间陪陪孩子,照顾家庭,这样家庭氛围更和谐,生育的意愿自然也就高了。

  国家得有个兜底的保障,按时发放失业金,让他们心里不慌,有勇气面对暂时的困难,也有信心继续追求更好的生活。

  丁克家庭、单身贵族、领养宝宝,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的多彩选择,都值得去尊重。

  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经济状况也不一样,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得灵活变通,别搞一刀切。

  说到底,生育这事,得让年轻人自己说了算,国家在旁边多给些支持、多提供些便利,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要想真真切切地提升生育率,国家得从年轻人的心头大事做起——减轻他们的就业重担,还有住房、教育那些个压力山大的问题。

  只有把这些内忧外患都解决了,大家才会心甘情愿地考虑生娃,人口增长也就能稳稳当当、长长久久地发展了。

  到时候说不定都不用国家催,大家伙自己就乐颠颠地迎接新生命了,生育率自然而然就噌噌往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