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笔名淡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人,一位热爱生活,身残志坚的女子,喜欢用素笔便笺,记录流年。写下感动,写下纪念,写下触动于心的凝重和缠绵…… 有作品见于《草原》《锡林浩特》《锡林郭勒日报》《内蒙古晨报》《西部散文选刊》《齐鲁晚报》《文学月报》等报刊以及网络媒体;出版诗集《岁月留痕》。

  村子位于锡林郭盟正蓝旗上都镇西北部27公里,国道G207与国道G510交汇之处,与哈毕日嘎镇政府和胡鲁斯台社区紧密相邻。

  夏天一到,树木苍翠,百草丰茂,各种候鸟在树林中飞舞鸣叫,有时就是一场百鸟齐鸣的音乐会。

  在村子上游,也就是村子北面的山坡上有一泉眼,泉水喷涌而出,村民称它为水帘洞。

  由于水源充足和黑砂质土壤的滋养,水帘洞周围的山坡上,粉白色的杏花,或蓝或紫的马兰花,滴血玫瑰般的山丹花热烈绽放,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

  肥沃的黑砂质土壤,更适合马铃薯、莜麦、胡麻的生长,每到初秋白色的土豆花,蓝色的胡麻花芬芳在田野上,芬芳在房前屋后。

  近年来,勤劳质朴、真诚善良村民,在年轻有为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大胆探索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之路,让平菇种植与肉牛养殖两大特色产业项目在庆丰村落地生根。

  68座标准化平菇养殖大棚,两幢近17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的血液,促使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低矮黑潮的小土屋变成了明亮宽敞的大瓦房,室内还装有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被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混凝土和柏油马路所代替;清澈的自来水在每家每户哗哗啦啦地流淌;土地大部分被种粮大户承包,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打工,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村里留守大妈们也和城里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业余生活,她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乡的蜕变,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开拓,才由荒凉走向繁荣,由贫穷走向富裕,那崭新的风貌, 令人心驰神往。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