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的风真凉爽,梅子碰上碎冰,清清凉凉,想要温柔的风与阳光,想要不动声色地张扬,想要夏日的每一天都清澈明朗。

  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诗中描绘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初夏之景。云消雨霁,门外的南山更加清新秀美。春天刚过,已经见不到柳絮随风飘舞。只见圆圆的葵花面向太阳,默默地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下。

  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此诗格调清新,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没有愤怒也没有呼喊。后两句中,“桑麻行不尽”指作物生长旺盛。“身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人人都是太平之人。

  这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翠竹清阴,映照小窗,成双作对的禽鸟在夕阳中鸣叫戏耍。此时海棠已谢,柳絮飘尽,随着夏季的来临,白昼加长,人越发感到娇慵困倦,这次第,怎生得黑。

  作者是位才女,但所嫁非人,一生郁郁不欢。见禽鸟对对双双,触目伤怀,因此她的无情无绪不是没有原因的。

  春末夏初,梅雨季节,江南的天气似阴还晴,变幻不定,那些机灵活泼的小鸭,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浅,自由自在游乐。

  池塘清波粼粼之上,游动着一个个淘气调皮的小精灵,池塘似阴似晴的上空回荡着嘎嘎欢叫的声音,好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诗人被张园的风光陶醉了。

  诗的开首两句是写自己别具一格的住居,山坡上数间茅屋,山间潺潺的流水,曲折的堤岸,玲珑的石桥,展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画面。

  诗的三、四句写山间美妙、秀丽的风光。艳阳高照,暖风吹拂,麦子生香,野树枝叶繁茂,绿草间杂其中,翠绿欲滴。虽然春光已逝,百花衰歇,但这初夏的景色更美更迷人。

  袅娜的晴丝缓缓飘荡,仿佛要系住美好的春光。百舌鸟不再鸣叫,只有燕子在穿梭奔忙。长长的夏日里,屋旁的槐树下一片荫凉,微风吹拂,送来麦花的清香。

  全诗只“挽韶光”三字为以情体物的虚写,其余全是白描。而每一笔都是初夏特有的景象,与那些并无体验赋得田园之作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诗人并非徒作画工之笔,这幅初夏田园图中,分明含有一种恬淡幽馨的意趣。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初夏黄梅时节,本是雨季,但此时却是“日日晴”,诗人也是心情愉快。他坐着小船,沿着小溪一路前行。到了小溪尽头,下船改走山路。山中的风景依然非常美丽,与来时的美景不相上下。山林中时不时能听到黄莺悦耳的鸣叫,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