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茉莉花有着别样的情怀。我一向健忘,过去的事好多都已记不清,唯独关于茉莉花的记忆却时不时浮现脑海,久久不能忘却。
关于茉莉花的故事,不是因为它有多轰轰烈烈,也不是因为它有多刻骨铭心,而是因为茉莉花的陪伴,让我在“困苦”的童年有了更多的期冀。
那是在90年代初,正在读小学(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哈哈)。那个年代,物质相对匮乏,家里6个兄弟姐妹,各项经济开支全靠父母“苦心经营”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生活的“困苦”不言而喻。对于当时的我们,能读得起书,吃得上饭,已经是最大的满足,更不敢奢求有其他的什么“兴趣爱好”。
就在那个时候,隔壁县兴起了茉莉花茶产业,毗邻该县的我们,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越,村里人就在那个时候接二连三种起了茉莉花。由于是新兴产业,一时间茉莉花给村民们带来的经济收入相当可观,而我家也不例外。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母亲将家里唯一的两块畲地种上了茉莉花(总面积不到一亩)。从此,摘茉莉花成为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唯一的“课外活动”。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太阳特别猛烈,雨也总是倾盆大雨。由于茉莉花需每日采摘的特殊性,以致于人们必须得每天顶着烈日或是冒着狂风骤雨完成茉莉花的采摘,这样才能保证当天能够拿到茉莉花带来的经济收入。而我家,每天的采摘任务只有等待我们中午放学时候去完成(当时父亲开始跑运输,母亲传承了外公的酿酒工艺,基本没时间管理茉莉花)。于是,每天中午一放学,回家喝上两口配酸柠檬的稀饭,便得匆忙赶去地里采摘茉莉花。茉莉花的花期有周期性,如果是淡季,花开不多,我们几个很快就能完成采摘;如果赶上旺季,不到一亩地的茉莉花就有四五十斤的收成,中午的时间根本完不成采摘,下午又得再来一次,而且还得赶在收购茉莉花的商贩离开前完成,否则采摘到茉莉花就只能丢弃了。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在中午放学时间完成茉莉花采摘,然后将采摘到的茉莉花卖给商贩,换取经济收入。但在盛花期,有时候实在完不成采摘,就只能等下午放学再继续。那时候的日子过得很“充实”,每天忙忙碌碌,为读书,更为获取读书和生活所需的经济来源。
可以说,有茉莉花的日子,我们过得相对“富裕”一些,因为在将用茉莉花换取的收入交给父母时,他们会时不时给我们留下一点“零花钱”。我们总是喜欢把“零花钱”存着,一年下来也能存下百来块,而这百来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了。存下的钱,我们在相互“炫富”之后,一般都会把它用在“刀刃”上,比如在“财富”足够多的时候,结伴上街,到书店、文具店给自己买心仪已久的书籍和学习用品。想来,当时也是十分爱书,因为很多时候除了小学课本,父母就没有多余钱给我们买课外书籍。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去买自己喜欢的书和文具,是一种“欲望得到极大满足”的体验,这也是在家里种植茉莉花前不曾有的。当然,相对于孩子们的这点乐趣,茉莉花给村民们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一些人重建了新房,一些人买了新的摩托,而村里的泥泞路也逐渐减少......
但好景不长,新兴产业也有没落的时候,而茉莉花茶产业没落得有点早。在我们一帮孩子还没过足“富豪”瘾的时候,一些茉莉花茶厂就倒闭了,而茉莉花的行情也大不如前,有时候花价便宜到商贩都不愿收购。渐渐地,种植的茉莉花也成了村民们营生的“鸡肋”。但对于我来说,茉莉花芳香依旧,在些许年月过后,每每闻到茉莉花的芳香,思绪总会被牵扯,自己仿佛又一次置身于茉莉花海中。
现如今,村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起,一条条公路向着未来无限延伸。曾经的小村落转眼变成了区域发展新区,大多数人们也都从低矮的民房中搬进了高楼林立、整洁美观的生活小区,过上了富足而美满的生活。
这时,耳边仿佛响起悦耳动听的音乐“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