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化,市民祭祀的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在眉山,一些时尚环保的祭祀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提倡文明祭祀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并潜移默化地被社会认可和践行。

  家住眉山市东坡区通惠社区的张先生回老家祭奠逝去一周年的老母亲,家庭追思、扫墓这样简单的仪式代替了封建迷信,鲜花、黄丝带等祭祀品也代替了鞭炮、纸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鲜花祭扫,我们也紧跟潮流,一大家人在墓前一起聊聊老人家生前的琐事,拉拉家常,自我感觉这样的祭奠方式很温馨,能达到祭祀的效果。”张先生说。

  但这也只是眉山实行殡葬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眉山也正在全市推行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现林在山中、园在林中、墓在园中的,集生态、节地、人文为一体的新型墓地。

  11月1日,眉山市殡葬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青神召开,现场参观了建设中的青神县黑龙镇龙女谷公益性公墓和青神县西龙镇观音陵公益性公墓。

  在现场看到,青神县黑龙镇龙女谷公益性公墓主体建设已经完成,配备了办公室、管理室、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其中公墓分为壁葬区、花葬区、独立墓位和合葬墓位,独立墓位占地面积不超过0.5平方米,合葬墓位不超过0.8平方米,墓碑采取卧碑方式。

  “我们将来在前面还规划了龙女湖,可以说是公墓完全公园化。”据黑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墓在选址和规划市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见,把公墓打造成为大家喜欢、能接受、愿意来的“人生后花园”。

  这样的“人生后花园”应该很贵吧?据悉,该公益性公墓的收费标准综合考虑墓地运营成本、农民人均收入等因素,合理确定墓地价格,根据非营利要求,实行低偿或无偿向老百姓提供,主要采取召开村民恳谈会听取村民意见,使确定的价格受到广大村民认可和接受。

  青神县西龙镇辖11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75.4平方公里,人口2.72万人,其中移民475人。目前,60岁以上老人达6549人,人口死亡率也逐年提高。“西龙镇2018年死亡256人,如果零散安葬,按每人占地5平方米来算,就是13亩。”西龙镇夏振怀如是说,建设公益性墓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

  市发展改革委的同志说,公益性公墓占地1亩,实际节约了土地99亩,那么公益性公墓地从哪里来?如何将公墓建设成为群众满意,后人放心的理想之地?青神县西龙镇坚持“不占农田、因地制宜、遵循民意、移风易俗”的理念,优先选择荒山或不宜耕种的土地进行建设,或利用原有集体存量用地进行改造建设,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解决了地从哪里来的难题。同时在设计上遵循“随坡就势、生态环保、美观实用、方便群众”的原则,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在建造上充分考虑人文需求,在数量上充分考虑未来需求,推动墓地规划与当地景观深度融合。

  据了解,在建的西龙镇观音陵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规划了管理用房、墓穴、孝文化长廊、周边绿化,其中孝文化长廊共81米,建成后将成为村民休闲和接受文化传承家风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在美观装饰上与老百姓的民俗相融合,既要移风易俗,也能让群众能够“逝有所安”。

  自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已经形成了符合眉山实际的一些经验成果。如洪雅县“133”模式推进零散墓治理(1个目标:不见坟头只见绿;3项措施:宣传引导,严控新增,减少存量;3项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基础保障),仁寿县多措并举开展殡葬市场综合治理,青神县真抓实干全力巩固提升火化率等。

  在陈旧的丧葬习俗与不断提升的社会文明格格不入,亟须进一步规范管理。公益性公墓以公益为核心,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为子孙后代保留的宝贵土地资源,从而达到“身后事”简约办的效果。

  殡葬改革是减轻群众负担的惠民工程,是破千年旧俗、立时代新风的大好事,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眉山市政府副市长肖忠良在推进会上表示,全市要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殡葬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统一认识,狠抓推进,积极推广殡葬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公墓建设;要引导群众参与,做通群众工作,赢得群众支持。

  在推进会上,眉山市民政局局长万俊才表示,各区县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按照《眉山市殡葬改革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把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推进,2021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