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道里区榆树镇的西郊山林景区,颇受游人欢迎。帐篷旅馆、研学求知、自助烧烤,这些玩法都离不开西郊山林的生态底色。鸟语花香,曲径通幽,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花草树木大观园——200多个品种的南北方植物在此“组团”接受打卡。

  从20年前的普通温室华丽转身,西郊山林的今天缘于负责人张立业对植物的痴迷。

  打小就喜欢大自然的张立业,与植物有着不解之缘。当年,他经营的装饰公司常常给客户送盆景。为了降低成本,2000年秋天张立业决定建个基地,租下了榆树镇民兴村3.2万平方米的土地,租期50年,并逐渐建起了880平方米的温室。不曾想,他一发不可收拾,收集和培育的植物越来越多。

  从哈尔滨市区采购后,他先栽起了常见树苗。“但我不满足于这些,我要把基地建出特色。”张立业回忆道,偶然一次机会,从济南买了200元的活竹子,在家里阳台培育,第二年居然出了竹笋,这大大增加了他的信心。

  张立业是个好琢磨的人。电影《卧虎藏龙》主要拍摄地浙江安吉大竹海吸引了他的目光。可从南方大地到哈尔滨花盆,如何让批量竹子成活?张立业说:“我找不到教科书,只能带土移栽后自己摸索。”

  竹子失水特别快,叶子一旦变黄,24小时内必须浇水。刚开始栽种时,他最多一天雇30多人浇水,死看死守。精心驯化一年后,终于成功了。自此,在他的温室里,罗汉竹、紫竹、湘妃竹、金镶玉等逐渐增多,最多时有22个竹子品种。眼下季节正好,很多盆栽竹子摆在了基地室外。漫步其中,颇有南方气质。

  建在北方的基地,自然少不了北方树种。2004年,他从五常一户人家购进用种子繁殖的白桦树。当时是两年生白桦树苗,只有筷子粗细,不易成活。好在他有耐心,浇水,培土,加固,毫不含糊。2年后,终于成活。之后陆续从城市周边移栽的黑桦、枫桦、黄檗罗、槭树等让基地逐渐林木成片。

  走在基地里,张立业喜欢指着银杏树对游人说:“这里面有个故事。”当年,他梦想着栽植名贵树种,首先想到的就是“活化石”银杏树。但有植物专家从气候上论证后告诉他:栽不活。他不迷信权威。15年前,好友赠送两颗树苗。借助基地树木已成林的优势,他悉心栽培,如今两颗银杏树郁郁葱葱,且无冻害,引得游人驻足。

  随着品种变得多样,他的想法也大了。2011年,他的思路清晰了:“当时,我下定决心打造一个植物博物馆。”

  此举为何?“我想展示给市民一个认知和观赏植物的场所,具有科普的意义。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北方的植物,而且能欣赏一部分热带亚热带植物。”他告诉记者。

  接着,他陆续从南方的温室引进了杜鹃花、鹿角蕨、肾蕨、鸟巢蕨、铁角蕨等植物。

  留意植物,琢磨植物,成了他的一个嗜好。2012年,他发现一颗大约70岁的老柳树被弃野外,半年无人过问。他抱着抢救的一线希望将其运回基地。经过根部清理,他发现未干枯,接着用水用药。现在,老柳树已成为基地里的“寿星”,也是游人眼中的“明星”。

  这些年,张立业陆续引进银中杨、黑松、花灌木、金叶榆等。为了引进种苗,他成了哈尔滨本地的一苗圃、三苗圃的常客,吉林、辽宁等地都留下他寻觅的足迹。

  从2017年开始,基于植被的优势,基地最终建成景区西郊山林。面对游人,张立业喜欢指着一种植物说:“这里面有个故事。”其实,每个故事背后,就是一种植物被成功引进成活的经历。

  他的奋斗获得了社会的认可。2019年,西郊山林被哈市科协授予市科普教育基地,又被省科协授予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中小学校或旅行社来此组织研学活动。每当看到游人尤其是研学的孩子,他说自己感到很欣慰。

  如今,在这个科普教育基地,北方特有植物与南方热带亚热带植物在品种上各占一半。高到乔木,矮到苔藓,不一而足。林子里,猫头鹰、野鸡、太平鸟、啄木鸟、布谷鸟的身影和鸣叫随处出现。今年6月复业以来,周六周日游客平均每天达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