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春节临近,在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面前,很多人都期待以满满的仪式感迎接新年。

  这份仪式感,可能是囤年货贴春联,也可能是回望过去,整理手机相册精选出属于自己的年度照片。

  在这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手机相册藏了人们最多的回忆,或开心或难过,全都是生活的见证。

  手机影像就像一个情绪的容器,承载着喜怒哀乐,更像一本生活备忘录,让看似重复的365天,有迹可循。

  这周,华为2021新影像大赛也揭晓了获奖作品,大赛有来自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参与,投稿作品超100万件。

  但最终入选的三张“年度照片”,不是什么瑰丽壮阔的景色,也没有耀眼的明星名流,有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瞬间——

  匈牙利摄影师Attila Tompa拍摄的《两代人》,记录了祖孙二人看电子产品的场景,真切又温馨。

  “照片里是我的岳母和女儿,有那么一瞬,当光影照亮她们面孔时,让我很触动,两代人的生命轨迹,仿佛在此凝结,爱与亲情从未因时代而改变。”

  “这张照片拍摄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客家民俗风情活动‘作大福’引人注目,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客人,这样珍贵的影像,翻腾起每个人心中的爱与思念。”

  捷克摄影师Zdeněk Dvořk也“弃用”了自己平日的数码相机,选择用更便捷的记录工具——手机,全程追踪、记录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瞬间。

  “女儿降生的那一天,妻子分娩持续了38小时,我决定把数码单反相机留在家里,用手机影像记录这个难忘的时刻。”

  也正是这种优势,降低了摄影的门槛,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性拿起手机,成为生活的观察者、记录者。

  胶片相机时代,只有少数人能“玩得起”摄影,昂贵的机器和胶片,让每一次快门的按下,都要慎之又慎,思考值不值得。

  哪怕进入数码时代,复杂的参数设置无形中劝退了一波人,再加上沉重的机身,没法随身携带,无形中错过很多精彩瞬间。

  小in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兴冲冲买了单反,过了新鲜劲最终都束之高阁,转投手机的怀抱。

  况且摄影,最打动人的,从不在于技巧多么高明,不在于构图多么讲究,使用什么器材也不是最重要的。

  “当天拍摄是晚上一个人,下班后有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水里的鱼儿,空荡荡房间里的我。金鱼,人,孤独交相辉映,当光束从鱼缸中打出来,你望着和我,我望着你。有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来自意大利的Walid Oraby,拍下了大运河、贡多拉和海鸥,每一个都是这座城市里最熟悉最普通的日常。

  “在威尼斯期间,我发现当地人的生活基本在大运河上工作,海鸥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就想把运河,贡多拉船只和海鸥融合在一张图片中。所以我找到附近的最高大楼,很耐心等待和尝试几次之后,终于拍到了我想要的画面。”

  菲律宾的Melvin C. Anore,用耐心的等待,捕捉到了猫咪从屋顶上跳下来的精彩瞬间;

  “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点,就会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在我们面前,那天,我刚好看到猫在屋顶上散步,就想着它可能会从屋顶上跳下来,我赶紧把手机调整好模式等待着,幸运铺捉到猫从邻居屋顶上跳下来的瞬间。”

  中国的海洋科考船驾驶员孟祥玉,突发奇想给各种各样的鱼尾拍照,意外充满了艺术感。

  “这组鱼尾是在海上科考时捕获的科研样本,一只猫,一艘船,一尾鱼,古人总喜欢用尾来计数鱼,或许是因为鱼尾的独特。其实科考过程中也需要影像记录鱼的全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单独把鱼尾呈现出来,会有一种特别的神秘感。就跟树的年轮一般,鱼尾的鳞片中也藏有鱼很多的秘密。一般我喜欢用方形的构图,白色的背景板加上鱼尾本身独特的色彩感,最大程度上保留鱼最本身的色彩。”

  照片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让我们得以透过照片,感受不同国度的风景和故事。

  但有意思的是,每个人拍的,都是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过用了更打破常规的独特视角。

  当你开始注视一棵树的落叶,倾听地铁里穿过拥挤人群传来的歌声,感受食物带来的美妙......当你开始热爱生活,活在当下时,你生命的火花就被点燃了。

  男性体力更好,可以扛着器材跑来跑去拍一整天;参数的调节其实更偏理科思维,女性对数字没有男性敏感;有名的摄影师男性居多......

  事实上,当女性抬起镜头,她们的敏感、细腻,反而成为区别于男性摄影师的最大优势!

  孙敏镜头下的《她们》,跳脱男性凝视,每一个都带着蓬勃的生命力,随性、不羁。

  “我一直在拍摄 “她们”系列,这是一次女性精神的视觉表达探索之旅,我和她们一起抵达了许多特别的地方,看见了更多生命之美。”

  “平凡生活中总有一些让人惊奇的瞬间,生活每天都不一样,只要热爱生活,用心感受,平凡生活也很美妙一样很精彩。”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偶然拍下的瞬间,一把红色的椅子安静的放置在窗边,窗外阳光明媚,天空湛蓝,两种颜色彼此呼应,忍不住按下了快门;红色的椅子就像一个人,静静的倚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风景,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期,仿佛正如自己一样。”

  很开心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用镜头探索世界,用镜头讲述属于女性自己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影像大赛还首次增加了“学生特别关注奖”赛道,一下就收获了2000+份学生作品申请。

  这个奖项专门面向18-24周岁的学生群体,当年轻人举起镜头表达对世界的见解,大众将通过影像看到Z世代的个性和独特创意——

  其实拍的是列车上飞驰而过的风景。创作者许晨表示,灵感来源自杉本博司的《剧院》,他希望通过照片,来表示“时间”。

  “我坐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窗外景物从我身边疾驰而去,我探索性地使用华为手机流光快门 的“丝绢流水” 模式拍下眼前的风景,具象的风景在运动中逐渐模糊并最终变成了抽象的线条和色块,当我结束一张照片的拍摄,我获得的是流逝的风景也是一段压缩的时间,我意识到这是时间的针脚在画面中游走 ,最后编织成一匹时间的布。

  拍摄这些照片是灵感来源是杉本博司的作品《剧院》。作为这个时代最令人尊重的摄影家之一,对于时间的充满哲理的思考是杉本博司作品中永恒的主体。在《剧院》中, 杉本博司通过超长曝光对剧场放映一部电影记录 ,最后一部完整的电影最终在照片中变成一片白光 ,对我来讲,这是对于时间无比诗意的表达。受杉本博司影响,我试图通过我的方式获得“时间”,于是在一辆列车上,我得到了我满意的画面,由流动的时间编织出的“布”。”

  ©文芳和她的学生们(中国)|《小马哈鱼计划》丨HUAWEI nova 5i

  “从2019年至今,我一直在教授一些甘肃农村的事实孤儿和安徽的特困学生学摄影,教他们用华为手机拍摄他们的生活。”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更乐于接受和拥抱新事物,影像在他们手里,有了更多样的呈现形式。

  这也是新影像大赛增加“学生特别关注奖”的原因: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创作。

  获奖者将能得到新影像创作基金1000美金,以及HUAWEI P50手机一台,继续创作,保持热爱。

  2017年,一位智利母亲Francisca Reyes拍摄的作品《微妙的夏天》夺冠。

  这张照片刚好拍到女儿和油画同框,咋一看感觉极具神秘感,但再细细品味,又觉得挺可爱。

  2018年,获奖作品是由波兰参赛者Michał Wesołek拍摄的《陷入一束光》。

  这张照片就是如此,有着电影般的视觉效果,加上主人公的忧郁情绪,瞬间引人遐想。

  最让多数人记忆深刻的,还有2020年由丹麦摄影师Sune Pedersen拍摄的《拥抱》。

  照片拍摄于新冠疫情肆虐时期,祖孙两代人时隔两个半月后首次重聚,隔着帘子紧紧拥抱起来。

  5年的时间,参赛人群也逐渐呈现多元化,我们看到了Z世代的创作,也看见了女性摄影师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