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委托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的省级林业资金专项课题苏州吴中区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陆生植物资源调查项目顺利结题。调查人员在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茅蓬坞片区有重大发现省级珍稀植物红柴枝群落。此次发现的成片红柴枝群落,初步调查面积约10余亩,其中,最大的红柴枝胸径达48厘米。据悉,这是首次在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发现成片分布的红柴枝种群群落。同时,如此保存完好的红柴枝原始群落的发现,在省内也比较少见。

  本次调查所发现的红柴枝和冬青为优势种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是吴中区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之一。根据《江苏珍稀植物图鉴》,红柴枝被列为省级濒危植物。1926年,植物学家在江苏南京采集到其在中国分布的第一份标本,故又名南京珂楠树。此次发现的红柴枝群落主要分布于穹窿山茅蓬片区北界山坡上,林内红柴枝、冬青长势旺盛,其中,所观测到的红柴枝成年大树胸径达32-48厘米,平均树高达12米。红柴枝、冬青大树的存在说明该地区的森林群落近几十年来保护良好、稳定存在,属于苏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之一,今后应值得进一步加强长期监测和保护。

  红柴枝(Meliosma oldhamii)是清风藤科泡花树属落叶乔木。芽密被淡褐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边缘具疏离的锐尖锯齿;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花瓣直径约2毫米;核果球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红柴枝,木材坚硬,可作车辆用材,种子油可制润滑油。春天白花满树,颇具观赏价值。

  近年来,在属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光福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本次调查是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保护区全域范围内开展的一次系统全面的陆生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共记录陆生维管植物有293种,隶属于106科235属。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2种,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91科217属274种。与历史资料相比较,本次科考调查发现保护区陆生维管植物新记录17种。其中,栽培植物新记录3种;野生植物新记录14种。保护区种子植物表现出优势科明显,寡种科、单种属比重较大的特点。植物地理成分复杂且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

  此外,保护区内共记录到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1科11属11种,5种为栽培种,6种有野生群体分布,包括寻骨风、华东唐松草、红柴枝、牛鼻栓、黄檀和南京椴。

  苏州吴中区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植物基因宝库。本次调查初步摸清了整个保护区范围内的陆生植物资源家底,下一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将继续加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力度,大力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教育,让公众更好地认识光福自然保护区天然植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