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前后,正值梅花盛开,古人常在庭院里燃起彩灯,一盏盏挂满梅树枝头,边赏花灯边赏月。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绘有正月到腊月民间一年四季有趣的各类节令与习俗活动,其中正月图中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氛围。从近处看,文人墨客有的在庭院中赏梅,有的在赏玩元宵花灯,也有的在岸边观赏着圆月及其水中的倒影。

  明代的佚名图画《上元灯彩图》,画南京夫子庙一带的元宵节,人们摩肩接踵,玩赏各式灯彩,在盆景、书画、乐器、古玩摊档前流连忘返,也少不了在水仙、梅花等花丛前驻足玩赏。

  梅花属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于早春先花后叶,神、韵、姿、香、色俱佳,开花独早,花期甚长,可有数百年至千余年之树龄。植于园林之庭院,梅花可营造“登楼观梅”“丛梅绕屋”“香雪海”“岁寒三友”等胜景,极富诗情画意。虎丘冷香阁、天平高义园、拙政园兰雪堂西皆植有成片梅林。

  艺梅、赏梅、咏梅之风,在江苏并不鲜见。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退隐石湖,栽花怡情,著《范村梅谱》传世,搜集吴下所出梅花品种凡12种,并介绍繁殖栽培方法等,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南宋无锡尤袤辞官归里筑乐溪居,在梁溪河“左种梅,右种海棠,各数百株”。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清乾隆时,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梅岭春深”和大明寺东园小香雪等都是赏梅胜地。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古城遗址景区(即堡城乡),花农更以制作和栽培疙瘩梅、提篮梅盆景、盆栽闻名于世。

  无锡荣德生先生于1912年在梅园广植梅花3000株。园中悬匾“一生低首拜梅花”,崇尚梅花的品格,开省内建设花卉专类园之先。

  辛亥革命后,艺梅技术继续发展,品种增多。无锡周戎凯、刘敦娴等写成《无锡地区梅花品种整理初报》,编入1989年陈俊愉教授等编著、出版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

  梅花在江苏各地均有栽植,还是南京、无锡、泰州的市花。南京梅花山、古林公园,无锡的梅园、梅村、斗山、蠡园,泰州的人民公园、梅兰芳纪念馆、乔园、天德湖公园,扬州梅花岭等处是闻名遐迩的赏梅胜地。苏州香雪海、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在国外也颇负盛名。

  南宋淳祐年间,高士查萃,归隐吴中光福,结屋种梅曰“梅隐庵”。书“梅花潭”三字于崖壁,乡民群起效之,栽梅为业。邓尉山因此以梅驰名,入山尽花枝,弥漫10余里,银海荡漾,凝若积雪。明代杨文聪题“梅海”,清代宋荦题“香雪海”沿称至今,为江苏赏梅胜地。

  无锡梅园梅园梅花以果梅居多,品种有红梅、单粉、粉瓣、洒金等2000余株。其中宫粉比果梅开花早,绿萼者萼片碧绿,玉蝶洁白,状如碗碟,具端秀之气。红粉朱砂不仅雄蕊长,且从头红至根,在梅花之中颇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