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也是当今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改革一路前行,从政治、经济等重大领域的改革“大事”,到农村“厕改”、跨省通办、看病抓药等一件件民生“小事”,桩桩件件、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一个出发点: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检验、由人民共享。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生态一组组成果数据,记录了全面深化改革为民谋利、解民之忧的坚实步伐;一件件喜事、一个个向好变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常常能看到一批批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此装卸。它们中有不少来自周边安徽或江苏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厂。这些汽车搭乘滚装船从本地的港口启运,一路顺江而下,在长三角地带通关一体化政策和便捷物流模式的“护航”下,快速抵达上海码头,由此发往全球。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进,上海市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携手打造出众多有代表性的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在长三角,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让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在短短4小时车程内取得所需配套零部件的供应,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4小时产业圈”:一辆安徽造的新能源汽车,它的软件可能出自上海企业之手,动力电池产自江苏常州,而车身一体化压铸机则来自浙江宁波。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时代”)是一家动力电池制造企业,2016年落户江苏常州。该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这里,他们可以更快地响应客户的电池用货需求。目前,江苏时代的客户中有十余个汽车品牌都位于长三角地区;同时,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各扬所长,打造了完备的本地供应链优势,也让江苏时代能够更快捷地找到供应商。

  “生产一块动力电池,一般需要直接购买的组装零件有300多个,其中90%以上都能在长三角买到。4小时产业圈不仅提升了物料运转速率,也让供应系统有了更快的响应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据江苏时代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江苏时代在长三角区域的零部件供应商已超过160家,数量占比50%以上。仅常州市本地就有约40家配套企业,涵盖了动力电池制造所需的关键零部件。

  云南省陆良县芳华镇雍家村委会葡萄种植园里,种植户正在给葡萄进行精修疏果。王勇摄

  不仅是动力电池企业,区域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地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效率和加速度。一家上海的汽车软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基本上在4个小时车程里,我们就能拜访到客户、生态合作伙伴以及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企业。”而在安徽省的一家汽车企业看来,长三角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聚集了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资源,区域内的汽车企业更容易接触到智能网联、底盘等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和研发资源,更容易打通产学研,这加速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从区域间的配套联合,到区域间的合作共建和区域间的创新交流,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折射出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合力“破圈”之势。安徽省汽车办副主任刘文峰表示,2021年5月,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成立,沪苏浙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响应,通过产业链联盟的方式优势互补。今年三省一市还达成了包括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等新的合作事项。

  一条新能源汽车赛道,背后是一个区域在交通、人才、创新、产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而汽车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又会带动材料、人工智能等更多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4小时产业圈”之外,是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多“同心圆”。

  盛夏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满眼翠绿,波光粼粼的合林河从村中蜿蜒而过,河岸边整齐的田地一望无际。村民韦以芳站在田边,一脸欣慰:“去年,村里的河道治理工程完工,再也没出现水淹田的现象,我家种田一年多挣了5000元。农闲时节,也能安心去搞副业,再也不用收拾洪水过后的烂摊子了。这一切都要感谢村里民主的好制度!”

  河道治理和民主有什么联系?这一切要从去年春天说起。合林河由于历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每年雨季,河水泛滥,两岸800多亩良田被淹。乡里虽然在有序进行河道治理,但合林河暂时还没有“安排上”。去年年初,春旱让河流干涸见底,身为村民代表的韦以芳提议趁着这个时候全村治理河道。提议上报到村“两委”,按照合寨村的民主程序,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议,可会上却有代表质疑:“河道治理我们自己能干好吗?不要让大伙的钱打了水漂。”

  一面是难得一遇的治理时机,一面是部分村民的犹疑。合林河治理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这个提议如何定?村“两委”的干部没有盲目拍板,也没有就此搁置,而是召开了范围更大的村民大会,因为“村里大小事,群众说了算!”

  村民大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议起来。摆事实、辩利弊,大伙儿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达成决议:“用村集体资金实施河道治理工程。”

  “我们村不管大小事,都由大家商量决定,没有一件是由一个人决定的。”合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兰锋表示,民主商议、村民自治,这是合寨村多年来的传统。1980年,在村头的香樟树下,合寨村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成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如今,香樟树每年展露新叶,合寨村村民自治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对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作出部署。我们村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也随之完善。”兰锋拿出一沓记录,“这些都是我们村近年来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通过这些材料,记者了解到,合寨村在广西率先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提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由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群众提议形成提议意见,由党委会汇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推动提议形成实施方案,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独立监督。

  韦以芳是村级廉情监督联络站的联络员之一,他介绍:“2021年村里设立屯务监事会,2022年又设立了村级廉情监督联络站。联络站的主要任务是对村干部进行监督,促进村屯事务的规范运行。”

  韦以芳说,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每一笔资金使用明细,都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每季度清账,并张贴公开。有一次,村级廉情监督联络站发现河堤砌墙灌浆不足,马上要求整改。有了监督,施工就不敢马虎。

  不仅是河道治理,通过村民自治,合寨村先后解决了用电用水、道路硬化等一系列问题,发展越来越好。大伙儿把村民自治编成山歌传唱开来:“三姐故乡在宜州,改革开放走前头;村民自治看合寨,共同商议争上游。”

  油泼面是陕西省特色美食。对陕西人来说,饿了吃上一碗又香又辣的油泼面,那真是“美得很!”想要让油泼面好吃,首先要“油好、面筋道”。近年来,陕西人做的油泼面用上了进口优质面粉和食用油,而这些粮油的产地,在数千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

  在陕西省西安市本地老字号粮油企业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菊集团”)的体验馆里,哈萨克斯坦产的面粉被做成了油泼面、肉夹馍等陕西经典美食。对于爱菊集团来说,之所以能和中亚结缘,还要从2013年习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说起。

  搭乘“一带一路”东风,这家由面粉加工厂起家的内陆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在哈萨克斯坦建成了150万亩的优质粮食种植基地以及年产30万吨的油料加工厂,逐步形成以“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斯坦州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集结中心、新疆阿拉山口农产品物流加工爱菊园区为中转分拨中心、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集散中心”的粮食大物流、大加工体系,一路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生产、物流于一体的跨国全产业链粮油集团。

  历史上,西安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一带一路”让这座内陆城市再度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在地处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中欧班列(西安)的始发站西安国际港站,火车汽笛声成了新时代丝路上的“驼铃声声”。每天,大量的集装箱在此装卸,其中就有爱菊集团哈萨克斯坦园区的粮油产品。

  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告诉记者,集团在西安的物流加工园紧邻西安国际港站,站内设有粮油运输专线,通过它,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的园区就地装车后,可一路直达西安的仓库。“不用绕道,方便快捷,可以说是门对门。”这些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走深走实,爱菊集团切实感受到国家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企业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我们的销量每年都在涨,产品种类也在增加。5月初,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了一批冰淇淋,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目前我们进口了货值40多万元的冰淇淋,计划在全省铺货。”刘东萌表示,近年来,爱菊集团新增利润达到7000余万元,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提升。“这都得益于一带一路,让我们从曾经产品线单一的内陆小企业变成一家国际化的大集团。”刘东萌介绍,国家对外开放的利好政策给了企业很大信心。在去年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后,爱菊集团又追加海外投资2亿元,在哈萨克斯坦园区建设了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面粉加工线万吨的饲料加工生产线万吨的小包装食用油罐装线万吨的挂面生产线等,实现企业从基础粮油贸易向粮油、饲料、食品深加工的升级。“预计今年底,新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就能和国内消费者见面了,届时会有更多中亚好物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刘东萌高兴地说。

  “老醋花生米、桔梗丝黄豆;浇汁豆腐、蒜蓉粉丝蒸香菇;农家窝头、山葱花炝锅面”在例行检查时,酒店经理贾春红看到菜单,又想起当年自己手写的一张既普通又特别的菜单。

  普通,是因为菜单上都是家常饭菜。菜是标准的“四菜一汤”红烧土鸡块、阜平烩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冬瓜丸子汤。主食是猪肉馅水饺、西葫芦粉条馅水饺、米饭、花卷。此外,还有杂粮粥。

  特别,是因为一位就餐人员。2012年12月29日,习来到阜平县考察,晚上在这家经济型酒店就餐。这就是当时的晚餐菜单。

  那顿晚餐共三桌,每桌十人。三桌用同一份菜单,菜都是用盆盛的,典型的农家大盆菜。就餐时间不长,每桌都吃得很干净。

  在那之前,2012年12月4日,习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在这次接待中,我亲眼见到习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榜样。”贾春红说,“这份菜单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影响我的一生。”

  党风政风影响社风民风。如今,这里的公务接待基本是自助餐,菜品多是豆角、土豆、香菇等本地家常菜。酒店员工普遍感受到,不仅公务接待更加节俭、规范,而且普通客人也没有铺张浪费了。

  那次接待后不到一年,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改进作风常态化,让我不只是在公务接待方面,而是全面感受到良好的党风政风就在身边。”贾春红说,以前群众办事常会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政府部门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效率更高、作风更好,真正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

  前段时间,贾春红和同事一起为酒店办理新的卫生许可证。经有关部门人员耐心指导,他们带齐材料前往县政务服务大厅,一次性办完了手续,很快卫生许可证就领到手了。

  作为县政协委员,贾春红了解到,随着作风建设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党群干群关系愈加密切。“对重大项目,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难题。我平时接触到的企业、群众对此都反映很好。”

  好作风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激情。近年来,阜平县大力发展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规模养殖、中药材、家庭手工业、全域旅游六大富民支柱产业,加快构建“风光水储”与装备制造一体化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等,着力打造“经济强县、美丽阜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贾春红感慨:“好作风促进好政策落地、惠民富民措施落实,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谈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贾春红认为,“正风肃纪反腐和改革密不可分。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为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期望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研学团络绎不绝,民宿间间爆满,进入暑假以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阿雅农家乐”老板杨正邦一直很忙。

  联系上杨正邦时,他刚驱车40多分钟,从当地村民家收了50多颗土鸭蛋,准备给农家乐的菜单上添点新菜。“外地客人多,我喜欢跟人家坐一坐聊一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精准扶贫的成果,也把我们苗寨人民淳朴的热情展现出来。”

  对于贫困,杨正邦有着沉重的记忆。“以前我们村里有三怕:一怕路难行,因为山路崎岖,家里的猪养壮了都运不出去;二怕上学,哪怕成绩再好,家里也没钱供你一直读下去;三怕有病,治病钱对我们来说是天价费用,家里人生病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

  2013年11月,习考察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在十八洞村梨子寨村民院坝的前坪上,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开启苗乡巨变。十八洞村按照习重要指示精神,让“精准”二字落地生根:建立规范化、程序化机制,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修通了路,精准发展特色产业

  顺着宽敞的村道,在外打工十几年的杨正邦回村了。他和妻子重新装修了自家的吊脚楼,开了民宿。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如今一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自家民宿也成了当地知名的打卡点。

  不只是杨正邦,村里其他村民也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战场”。如今,全村形成了旅游、山泉水、劳务、种养、苗绣等多个产业,大批年轻人陆续回村,开启了文旅融合的新路子。2023年,十八洞村累计接待游客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你们村民是不是都经过专业培训,不然怎么能把精准扶贫政策讲得这么头头是道呢?”面对游客的疑惑,杨正邦和村民们总是耐心而坚定地回答:“我们说的所有话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们是精准扶贫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十八洞村的一点一滴变化都是大家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所以体会才这么深刻。”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202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25456元,村集体收入507万元,而在十年前,这里的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不及当时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集体经济更是空白。十年间,曾经封闭落后的湘西小村庄成了中国反贫困事业进入精准扶贫的起跑点、试验田,并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军。

  大家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这是杨正邦对十八洞村十年之变的最大感受。“对于未来我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还是要把自己的菜炒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十八洞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文化大篷车来啦!”7月5日上午10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明台村村委会门前的广场热闹起来。没有奢华布景、炫目灯光,塑料板凳配上露天音响,在大篷车改装的舞台上,一场“廉政为民文化兴邦”惠民演出就此开演。

  乡镇集市、农村晒场、学校操场,车开到哪里,哪里就是舞台。1984年,宁夏话剧团将拉演员和道具的“老解放”改装成流动演出的大篷车,让话剧走入田间地头。目前,这辆40岁的“文化大篷车”已行驶90余万公里,演出8000余场,观众累计达1000万人次,覆盖了宁夏所有乡镇,并在全国20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进行演出。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2014年10月,习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精准匹配文化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推动文化服务更接地气。“送戏下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出出好戏为老百姓送去“文化大餐”,不断充盈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年我们创排了20多部农村题材话剧,广大农民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蒋全洲向记者介绍,“文化大篷车”的剧目创作始终围绕着宁夏农村改革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包括包产到户、农村劳务输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主题,因贴近农民生活而大受好评。

  来自人民的文艺作品,成就了一场场双向奔赴,带来了成风化人的力量。扶贫济困主题话剧《娘》演出结束后,一位农村老太太从口袋里拿出10块钱,坚持要给剧中贫困学生的扮演者,因为“这个娃娃太可怜了”;农民工冲到《工会主席》后台找“工会主席”的扮演者,恳求帮忙维权;《农机站长》全区巡演后,很多农机驾驶员争着报名参加培训考证有人评价,“文化大篷车”演到人心里去了。

  从一辆又拉道具又拉人的解放卡车,到两台可以承载40多名演员的面包车,“文化大篷车”驶过千山万水,继续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创作故事。“今年,我们大篷车的演出地点在西海固64个乡镇,保证每一个乡镇至少能看到一次演出。”

  作为一名随着“文化大篷车”走遍宁夏的艺术工作者,蒋全洲深刻感受到十年来宁夏农村的巨大变化,不仅是物质条件的飞跃,更是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以前有些山区农民全靠国家救济过活,每天在墙根底下晒太阳、无所事事。但现在,演出团每到一个村,都能发现大家拧成一股绳,积极向上地为更好生活而奋斗。

  未来,“四十不惑”的大篷车将驶向何方?“在宁夏这片沃土上,值得创作的东西太多了。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只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化大篷车将永不落幕。”蒋全洲说。

  “没想到,经过整治,昔日脏乱差也会有旖旎的景致。”来过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小街湾的游客,时常发出如是感叹。

  近两年,黄河小街湾凭“可赏黄河奔腾,可近花鸟鱼虫”的优势,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7月7日上午,滨城区市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浩出现在黄河小街湾。这次他不是来休闲,而是在履行乡镇(街道)级河长的职责。

  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从此,每条河流都有人管、有人护。

  河长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按照规定,黄河市西段2.5公里范围内是张浩的职责片区,每月要完成至少3次巡河任务。“巡检时主要查看水质是否良好,沿线有没有排污行为;河道管理范围是否存在乱排乱放、乱建乱采、使用非法渔具等情况。在重点区域还要查看界桩、界牌、公示牌是否完整,确保公示牌更新及时、信息完整。”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一些地方水生态环境利用与保护失衡,侵占破坏河道、湖泊、水库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逐渐暴露。黄河小街湾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黄河小街湾乱搭乱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违章建筑群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最近处距黄河主河道仅20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和黄河滩区行洪安全。

  2019年,滨州市对黄河小街湾区域的违章建筑开展集中整治。“河长作为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能够有效协调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工作,合力推动问题解决。整治期间全市定期召开总河长会议,2位市级河长、2位县级总河长,市、县两级河长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会,跟进工作进度,协调问题解决。”滨城区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河长虽然管的是一条河,但要解决的问题不只在河里。清理违章建筑是当时的主要任务,各级河长分组划片开展摸排调查,登门入户谈政策,了解群众困难顾虑,确保工作顺利进行,2.3万平方米水域岸线最终得以恢复。

  违建拆除推动发展蜕变。2020年5月,在拆违原址上规划建设的黄河小街湾景区以崭新的面貌与众人见面。景区尽可能保留了原有滩区植被,加大裸露地表绿化覆盖率,还规划建设了生态停车场、黄河之星舞台等设施。“昔日生态问题村,今日休闲首选地。”滨城区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依托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黄河小街湾发展起了沿黄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集果蔬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护水爱水,让小街湾从困难村变成现代农业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河长,张浩表示在带头管好“一条河”、抓好各项政策落实之余,还要引导村民树立保护水生态环境意识,共同打造绿水家园。

  十二导联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胸痛急救一包药”这些是湖北省枝江市七星台镇卫生院胸痛诊室的“装备”。

  七星台镇卫生院是湖北省首个创建胸痛救治单元的乡镇卫生院。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吉德山说:“以前,我们遇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只能组织转运。现在,镇卫生院也有条件为他们争取进一步抢救的机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遍布城乡,能够提供便利性服务。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较弱。2009年吉德山刚到院里工作时,“医疗条件十分有限,辅助检查的设备都是入门级的,只能处理一小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作为疾病救治的“最先一公里”,从2013年到2023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91.54万个增加到了101.6万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要让群众更方便、更安心地在基层看病,必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能力,解决资金、设备、人才不足的问题。

  近些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解题的关键,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这也是七星台镇卫生院转变的原因。

  2012年,枝江市启动“医共体”试点,获得成功。4年后,该市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联合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打造“医共体”的模式正式全面铺开,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逐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医共体”带来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手术”:镇卫生院内日常所需的药品和耗材,由牵头医院统一配送或购买;投入资金改善医疗环境、配备必需医疗设备;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统一调配,促进医务人员把精力都投入到医疗上。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人难招”“留不住”是个老大难问题。而“医共体”实现了人才互通共享。

  根据医疗需求,枝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张兵从去年开始派驻到问安镇卫生院。“每周日都会到卫生院坐诊、查房、带教,每个季度还会组织业务培训,提供临床操作指南等学习资料。还会不定期到村指导,现场教授村医如何救治。”

  “医共体”的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张兵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镇卫生院时,很多医护人员遇到危重病症,都不敢处理。“经过培训学习,有的现在不仅做过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技术还很娴熟。村卫生室也能初步识别和处理心电图,有的甚至能为卒中病人建立静脉通道。”

  “卫生院条件好了,医生的技术有了保障,还有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坐诊,生病再也不用到处跑了。”群众的心声是对家门口“医”靠的最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