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的光皮辣椒边山的藕,侯照的丝瓜哪里有?”在不少老雨花人的记忆中,这句俚俗曾广为流传。
脱胎于“老郊区”的雨花,曾经绝大部分区域属于城郊结合部,可谓是农田遍布、树木苍翠。
孔雀东南飞。随着城市的发展,位于省会长沙东南门户的雨花区发展势头“蹄疾步稳”,如今既有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区,又有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和三大片区,还有需要在保护中发展的生态“绿心”地区……
2021年伊始,我们将陆续在开放雨花APP、飞梦雨花微信公众号等区属平台开设“老长沙 新故事 雨花新说”专题,从老照片中的雨花、老地名中的雨花、老风俗中的雨花、老人物中的雨花、老物件中的雨花、老新闻中的雨花等多个维度,为您展现雨花历史积淀、文化底蕴等。同时,在时间的变与不变中,带您体悟雨花区从全国一流城区向全国一流强区迈进的坚定步伐……
老郊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解放后,郊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全区人民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建立鲜活副食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以菜为主,菜、猪、鱼、果、稻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成为省内著名的“菜篮子”,为省会长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2年东岸公社团结大队是郊区稻谷生产的一面红旗--图为大队干部介绍粮食丰产经验
▲1974年郊区兴建西湖渔场誓师动员大会-7000余民兵利用20天时间完成土方40万方,建成1562亩水面的西湖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