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手工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迎来一波波春潮,历来被视为“传统行业”的宜兴紫砂,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成为紫砂行业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许多线上的低端紫砂用品交易,导致劣币驱除良币,紫砂艺术的创造力岌岌可危。一些业界人士称,当下宜兴紫砂市场消费群体的分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传承为根,创新为生”的信条是不会改变的。

  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的线上销售数据显示,紫砂的购买主体集中在30岁到45岁,玩壶者群体开始低龄化。由于生产工艺的变化,非手工成型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三五百元,对多数普通人而言,更愿意接受这种“亲民”价格的紫砂壶。哪怕退货率高达60%至70%,直播带货作为一种营销模式的创新,还是给生产者带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的购物体验。但也有有识之士看到,紫砂行业正面临着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繁华后面有隐忧:利益驱使之下,传统技艺丢掉了,宜兴紫砂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无疑,做壶人要围绕这些市场变化去设计创作适应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作品。”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认为,过去大部分人对宜兴紫砂壶的认知着重于用来泡茶上,即手感好、出水畅、容量适宜。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偏重审美,即这把壶造型美不美、装饰雅不雅,这种美雅是反复比较出来的。“让充分彰显个性化生产的紫砂工艺回归民间、回归千家万户,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自此,紫砂艺人的传承更自觉了,创新更有紧迫感了。可以说这20年来宜兴紫砂的快速发展与这种回归密切相关,也就是宜兴紫砂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模式。”一位资深紫砂壶经营者表示。

  在宜兴,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中青年制壶人抱团组建的紫砂九隽公司应运而生,打破了紫砂界的门户隔阂,设计出适合现代消费的创意性紫砂产品,其全新探索已引起业内外关注。伴随而来,新兴的技术手段、营销模式正改变着宜兴紫砂行业的发展。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陶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史小明的说法,对于一些市场变局,切不可人云亦云。工业文明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在于服务手工艺产品,但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以手工艺为核心的制作技艺,不能丢掉。作为小众定位的工艺品,是艺术家感情、匠心的寄托,收藏者需要深入了解创作者,彼此心灵沟通、产生共鸣,才能“相看两不厌”。

  对于登上“大雅之堂”的紫砂艺术,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院、江南大学等都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认为,沉静的心态,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正是紫砂工艺的本质所在。泥与火的艺术,倾注了陶艺家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生活美学的理解。紫砂文化发展从古至今,就是中国非遗的缩影,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归是一种正本清源。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原馆长时顺华认为,传承不能故步自封,要从历史、工艺、市场等方面梳理,更全面地认知紫砂的前世今生。紫砂行业的创新,不单纯是造型设计、艺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探索体制的创新、市场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最重要的是以科技带动创新,只有实行全方位的创新,紫砂行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度辉煌,做大做强。 文秋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