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在中国版图上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神奇纬线,也牵起了两个远隔千里的地方——杭州和恩施。
9月25日至29日,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前夕,都市快报记者从杭州来到恩施州,走进恩施市、利川市、来凤县、巴东县等县(市),途经百转千回的山路,深入武陵山区腹地,亲身感受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脱贫成效。
秋雨过后的恩施,山明水秀,云深雾绕。在土家风情的民宿走廊,在蜜蜂飞舞的野外花田,在青山环绕的农家茶园,在豆香四溢的扶贫车间,在丰收在望的玻璃温房,在下乡问诊的潺潺河边……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普通人。正是他们,见证了恩施的变化发展,用勤劳的双手为恩施的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也实现着自己的小康梦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板块,是湖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2016年12月,中央首次将恩施州纳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并由杭州市结对帮扶,从此相隔千里的杭州与恩施心手相牵。
杭州市拿出真金白银、真招实法、真情实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措施有力、资金项目全面落地、产业帮扶带动明显、人才支持务实有效、劳务协作日益紧密,为恩施州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四年来,杭州市选派长期挂职干部20名,分两批选派挂职专职人才53名,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0.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872个,带动16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有力地帮助恩施州如期实现整体脱贫,推动恩施州基础设施、产业环境大幅改善。
截至2019年底,恩施州未脱贫人口减至798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7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纬线相连,心手相牵。杭州助力恩施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谱写了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杭恩两地人民正携手奔向全面小康。
我家在巴东县溪丘湾乡,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双目失明,妈妈左手残疾、患有癫痫,全家只能靠每月1000多元的低保生活。虽然家境困难,但我从没失去生活的勇气,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8年,杭州下城区来巴东扶贫的叔叔们,引入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加油木兰”公益保险项目,帮助了包括我在内的7300多名贫困女性。现在我每个学期都能领到500元助学金,再加上其他社会各界的帮助,生活的负担减轻了不少,我从心底里感谢所有好心人。
“我把你画成花,未开的一朵花,再把思念一点一滴画成雨落下……”我从小喜欢唱歌,最喜欢唱邓紫棋的这首《画》。我几乎没出过巴东,很想去更多的大城市看看,我做梦都想去海边,我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实现的。
武陵山区环境好,茶叶种植是我们三胡乡的主要产业。杭州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在这里新建茶叶加工厂,就近收购茶叶加工,带动茶农增产增收。三年前,我家也承包了5亩茶田,开始种“鄂茶10号”。
我们这里的茶要从清明采到霜降,冒出新芽就采。别人用采茶机,我用手采,慢工出细活嘛。清明前采的第一茬,炒好后我会自留十来斤,其它都卖给茶厂。现在采的是白露茶,用大篮子装茶叶,采了就扔进去,很方便。如果有大太阳,我就把篮子放在树下阴凉处,茶叶怕晒,要保持新鲜。
我们这里人都喜欢喝油茶汤,用猪油把茶叶和调料炸一下,加水烧开,考究的再加点炒好的黄豆、豆腐、果仁等。“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喝了提神醒脑,年轻人叫它“土家咖啡”。
我是上海人,大学毕业后在日本进修时,遇到了现在的老婆,她是利川人,我们在日本生活了10年,然后回国到深圳开了公司,一待又是10年。年轻时太拼,没当心身体,我有支气管哮喘,每年要发作两三次。老婆说,跟我回利川吧,这里空气好,环境好,食物也好。来这里休养了几个月,哮喘不犯了,我也不想回去了,就选择了定居。
2019年,杭州萧山区的帮扶企业牵头建起了这个1500亩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老板是我朋友,知道我在利川,就把我招过来做管理。我所在的是投资700万元建成的全自动恒温玻璃大棚,主要种植培育西红花,俗称藏红花,还会种一些其它蔬菜。
我手里拿的是水果番茄,这一拨还没到采收期,我现采了两个红透的,看着和乒乓球差不多大,味道很甜,口感很好,卖的线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曹森林(38岁)、曹坤(27岁) 恩施市盛家坝镇龙洞河村枫香河自然村村民
我们是堂兄妹,都是土家族。哥哥以前在浙江温州的箱包厂打工,干了8年回到老家跑货运,现在担任杭恩缘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妹妹之前在恩施市里做培训班老师,去年也回到家里,现在是合作社的财务主管。
我们这里原来是土家族部落,属于深度贫困村,吊脚楼破败不堪。2017年,浙江新湖集团投入益贫基金300万元,杭州市江干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90万元,将原有的民居在保留土家族风格基础上进行修缮、扩建,改造成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嵌入式住客民居。
改造后的民居,一楼自家居住,二楼作为民宿。我们站的二楼走廊以前都是堆杂物的,现在成了最好的观景平台。这里的住宿条件很不错的,欢迎杭州的朋友前来体验世外桃源生活和原生态土家文化,房价一定给您打折。
我们酒店是利川市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引入开元酒店集团,投入5.7亿元新建的,去年3月正式试营业。一开始,包括主厨在内的中高层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杭州总部派来的。原来这里做的都是杭帮菜,和本地口味不符,他们想找一个本地厨师。
我是利川人,在河北、广东做了十多年厨师,2009年回到利川,继续老本行。我当时在酒店附近的一家夜宵排档当厨师长,这里的行政总厨经常来吃夜宵,觉得口味不错,后来找到我,就把我挖过来了。
我现在主要负责自助餐厅的菜品烹制和西餐扒档,市民想吃正宗高档的西餐,到我们酒店来准没错。我们也常做本地特色菜,比如腊炒柏杨豆干、紫苏鳝片、腊蹄炖山药等,大部分食材都是收购本地贫困户的农产品。你要是来利川旅游,欢迎入住我们酒店,尝尝我的手艺。
我是湖北黄石人,老公是本地人。初中毕业后,我去广东做过纸袋,去上海组装过iPad,去温州卖过小五金。2017年,我们回到利川,在这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15岁,一个3岁,一家四口住着很舒服。
杭州萧山区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60万元,在这里建设了26间手工豆干作坊扶贫车间。我也来上班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带娃。柏杨豆干是我们这里的特产,用大豆、泉水和香料,经过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薄如蝉翼,色泽金黄。
我正在把刚烘烤好的豆干放在篾笼上冷却,我们这里人喜欢直接蘸料汁包着小葱吃。因为纯手工制作,每天每人最多做1000张,卖的线张,基本上只供本地,还不够卖。他们都叫我“豆干西施”,我有点不好意思。
我原来是干装修的,做了20年油漆工,身体吃不消了,去年就不干了,把烟也戒了。失业后我就成了贫困户,合作社在我家放了20箱蜜蜂,我只需要出个场地,不用出力气,有技术员会来管理,一年轻轻松松就赚了4000多元。
看着小蜜蜂飞进飞出,采花酿蜜,我慢慢也对养蜂产生了兴趣,报名参加了养蜂技术培训,主要是培育蜂王、管理蜂巢。现在我一边学习,一边指导农户养蜂,管理带动了30户贫困户一起养了1000多箱。
我们这里养的都是中华蜜蜂,是国家级保护蜂种,一年只取一次蜜。我手上拿的巢框上全是巢脾,里面都是蜂蜜,切下来可以直接吃,带有天然百花香。杭州拱墅区投入东西部帮扶协作资金建立了中蜂产业园,购买了灌装生产设备,大幅提升了蜂蜜品质。养蜂是辛苦的,收获是甜蜜的。
我原先在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主管护师,支医一直是我的心愿,我申请了三次,今年终于如愿。平时除了院务工作,我经常要下乡走访调查,指导村民们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下乡过程中,我发现这里有很多品学兼优、家庭贫困而又求助无门的孩子,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帮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我写了一封爱心倡议书,发到业主群、校友群里,很多人响应。有个温州的女老板,看到后马上飞了过来 ,一下子认领了10个贫困学生,资助每人每月1000元,一直到完成学业。
在杭州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当地教育部门也介入进来,对贫困孩子家庭进行摸底,根据学生情况统一进行捐助分配。现在有100多个孩子得到了结对帮扶,我觉得这次支医经历更有收获了。
我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出生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母亲拉扯着我和哥哥艰辛度日。我没有自暴自弃,经过年复一年的训练,我学会了用脚吃饭、穿衣、洗澡、切菜、写字、种地,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没有双臂,只能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我练习用脚趾敲键盘、刷手机,还学会了用相机拍照、剪视频。2016年,我创业开起了网店“陈兹方铺子”,把这里盛产的土豆、茶叶、橙子等农产品卖出大山。我肩上背着的是刚收的苞谷(玉米),可以酿成苞谷酒,我店里也在卖。
巴东的残疾人还有不少,杭州的扶贫干部也一直在关心和帮助我们,组织残疾人去杭州学习盲人按摩和电商培训,还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建立了“圆梦基金”。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你们为我插上隐形的“翅膀”,我才可以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