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7万人次,这是今年国庆假期天津接待的游客总量。与2023年国庆8天假期相比,接待游客总量增长225.28万人次,增幅达14%。异彩纷呈的假日活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让津城文旅市场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尽管公众假期结束了,但天津的诸多热门景区依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在享受繁华和热闹之余,人们也会静下心来思考:究竟是什么因素点燃了天津文旅市场的热度,而这股热潮能否持续不减呢?
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研,从中不难发现: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又不断地以创新驱动天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因为天津人深知,唯有久久为功般深耕,才配拥有这份“泼天的富贵”。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这股闯劲,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做大做强农文体商旅融合,需要强有力的抓手,加强供给就是重要抓手之一。
今年国庆假期,多条通往宁河区的高速公路都出现了车流激增的情形,宁河区文旅局旅游科负责人李学锋特意到津宁高速公路去蹲点调研,他在淮淀服务区看到了车位爆满的场景,这让他兴奋不已。
“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到宁河区的距离都不太远,平时司机们都是一路直达,因此淮淀服务区的客流量并不大。但10月2日那天,我调研时就发现,淮淀服务区没有空余停车位了,再看车牌,京、冀、鲁、黑、陕、苏几乎各地的车牌都有。”李学锋说,细打听这些游客的需求,有人想去七里海生态园钓螃蟹,有人为了品尝那一份香气四溢的河蟹面,有人刚刚听过德云社在宁河芦台大剧院举办的相声大会。
李学锋听过游客们的反馈,心里琢磨着:“过去人们总问我,去宁河有啥好玩的?如今人们来宁河游玩的目的性更精准了,这说明宁河在农文体商旅融合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了。”
10月1日晚,德云社相声大会天津宁河站在芦台大剧院上演,这座千人大剧场座无虚席。凌峰是宁投文旅副经理,也是这场演出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宁投文旅第四次和德云社合作了,这样的演出既活跃了宁河区的文化市场氛围,也让周边地区喜爱相声的观众走进宁河。”芦台大剧院作为宁河区存量资源盘活的成功案例,不断推陈出新,激发了文旅新活力。
说过“文”,再说“体”。七里海半程马拉松赛、宁河国际轮滑公开赛等精彩赛事贯穿全年,每项赛事举办期间,宁河区积极搭建各类文旅资源展示平台,不遗余力地对外推广自己的好风光,展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自己的农产品,全区的商业氛围都会为之涌动。这时,人们会发现,农文体商旅的融合变得具象化了。
拥有350多年历史的芦台大集,一直以来都在宁河区和周边地区非常闻名。10月10日正是芦台大集开集的日子,兴宁集团芦台大集项目负责人刘新利凌晨4时许就已经赶到了现场,他说:“按照农历,每逢三和八都是赶大集的日子,这一天,近千个摊位同时开张,约有两万多游客纷至沓来,那火爆的场面就像是在上演一部双向奔赴的欢聚大戏。”
今年国庆假期,芦台大集将非遗展演带进了大集,更是引得游客连连叫绝,那一刻,叫卖声、问价声、喝彩声、欢笑声充满了整个市集。
宁河作为京畿古邑,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不仅有“京津绿肺”七里海湿地、名胜古迹天尊阁等文旅资源,也有各式各样的新型引流款项目,农文体商旅全产业链联动,建立健全完善的供给体系,让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宁河文旅产业迸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也为天津文旅市场着实添了一把火。
近些年,人们每每提到文旅时,总在说“泼天的富贵到了哪座城市”,但这份“富贵”总是陷于流量爆发时的昙花一现。究其原因,就是瞬间的流量不足以支撑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
从宁河区在做大做强农文体商旅融合的实践中,不难看出天津人的坚韧性格。站在高处看文旅、打开格局搞文旅,文旅在于日积月累的沉淀,在于久久为功的坚守,以明确的定位不断经营好内容、积累文化资产。有一天,当“泼天的富贵”真正到来时,才有底气接得住、留得住。
文旅产业在于创新、在于坚持。或许,这份闯劲和韧劲才是天津文旅产业发展保持活力与动力的最优答案。
10月9日下午,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上依然人流如织。不远处,钟书阁天津首店就坐落在这里,这家新开业的书店为意风区增添了一缕书香的气息。
“国庆假期这7天,我们每天的进店人数和销售额,均位列全国49家钟书阁之冠。”盘点数据时,钟书阁天津店店长王海波笑意盈盈,火爆的人气既在她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天津意风区被称为“现象级城市名片”,是外地游客来津旅游时必到的目的地之一,国庆假期,日均近15万人次到访。钟书阁的开业,给广大游客一份惊喜。在众多游客中,有人为了这栋唯美的红砖建筑而来,在波浪形楼梯上“踏浪前行”,在旋转楼梯上拍照留影;而更多对书籍情有独钟的读者,想趁着假日来此鉴赏这间新书店在选书、展陈中的品位与格调。
为了让读者们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出于安全考虑,意风区管委会联合意风区公司为钟书阁项目招募志愿者近百人,辅助做好图书整理、秩序维护、客流引导等工作,保障项目顺利运营。但即便这样,在高峰时段想进入书店,依然要排队大约半个小时。“在天津,进书店需要排队”一时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在热门旅游景点办书店,这是“文与旅”的相互交融,意风区在为钟书阁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客流,而钟书阁又在为游客喧嚣的旅途增添了一份宁静,这本身就是一种相互成就。走进书店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选书、读书和购书,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给游客更多近距离的体验,这是网络无法达成的。正如王海波所说:“我们不只是卖书,是在倡导一种阅读文化。”
民族路的南段总是人气爆棚,如今它的北段也一改往日“南热北冷”的景象,成为津城又一个融合年轻、活力、潮流的集合地。原意大利兵营升级改造后成为今天的意巷东疆之星意风新经济产业园,是老街区+新地标、老建筑+新消费、老字号+新品牌的实践地,这里被定位为“新消费品牌创造力中心”。
意巷负责人姜大方告诉记者:“今年国庆假期期间,一款津牌茶饮成了爆款,它很有可能成为天津本土茶饮的代表作,进而走向全国。”他提到的津牌茶饮名为“源丰和”,是天津本土的茶叶庄,于清末开设,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天津游览志》中就对这家茶庄有记载。
姜大方说:“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茶饮品牌,天津还缺少一个风靡全国的代表作。”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意巷与入驻企业源丰和达成了默契,推出天津人自己的茶饮品牌。从店铺设计、茶饮研发、价格设定、品牌推广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细之又细地策划,让老字号焕发出勃勃生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辉煌。
其中一款名为“孟春雅集”的茶饮,在中式花茶基础上进行改良,茶底保持茉莉花茶的芬芳,搭配上奶茶的浓郁,入口嫩滑醇爽,香味悠长,既不甜腻也不寡淡,一下子就成为爆款饮品。
“这不,在源丰和茶饮火爆津城的同时,一些寻求合作的电话便打来了。”姜大方满是骄傲地说。
如今,人们都在讨论如何以创新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位于海河之北的意风区本就是有颜值、有故事的“城市会客厅”,是客流云集之地,这份底气让他们在创新的路上永不止步。
创新的本质是用创意和真诚服务每一位游客,通过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将其转化为强吸引力的文旅产品,推动城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也是天津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它浸润着城市的品格和追求。百余年前,这方热土就是先贤聚首之地;百余年后,这里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全新的方式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