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岁时(,在滦州(今河北滦县)稻地镇一义冢,观察了30余具野葬的小儿尸体,后又在奉天(今辽宁沈阳)和北京先后3次亲临刑场,察看刑余尸体。
经过42年的不懈努力,他把所了解的人体内脏绘成脏腑图42件,连同其他医论,于1830年著成《医林改错》(2卷)。
他发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述过的重要器官,如主要动、静脉血管的形状和解剖位置等。
尽管王清任的解剖论述存在许多谬误,后人说他“意林改错,越改越错”,但他在中国医学史上仍不失为具有实践和创新精神的医学家。
王清任论病立方也多独见,尤其强调气血相关的重要性,因而提出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两个治则,并主张应根据瘀血的不同部位而立方。
他在《医林改错》中根据自己对于气血的认识和解剖学的观察,创新方31首,其中“活血逐瘀”方22首。他在后世最为著名的就是五大逐瘀汤方。
诸药相配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血行脉中而贵畅通,血瘀碍气,气滞阻血。
或内热㪞闷,心悸怔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淤血点,脉涩或脉紧。
血府逐瘀汤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梗、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疗效良好;
本方赤芍、川芎行血祛瘀; 桃仁、红花破瘀行血; 老葱、鲜姜通阳宣发; 麝香通窍醒神,散瘀止痛; 黄酒温通脉络; 大枣养血和营。
“通窍全凭好麝香”,此药在方中确属紧要, 诸药得此香窜善行无处不达之品,始能奏“表里通经第一方”之功。
原著用治脱发、暴发火眼、酒糟鼻、耳聋、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牙疳、鼻出臭气、妇女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疾等。因诸证“皆血瘀所致”,故统用通窍活血汤治之。
现代临床应用:通窍活血汤主治以脑部疾病为主,包括多种精神及神经系统疾患。
常见疾病如:头痛、脑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白癜风、老年性痴呆、脑出血后遗症、耳聋、脱发、中枢性眩晕等。
原书以此方治积块、小儿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等。王氏用药经验之一是抓住有形实邪,认为“结块者,必有形之血”,“无论积聚成块,在左肋、右肋、脐左、脐右、脐上、脐下… 以此方治之,无不应手”。
“倘病人气弱, 不任克消,原方加党参三、五钱,皆可不必拘泥”。王氏并从病程日久,疼痛部位不移等,作为投方依据。
本方治慢性泻痢,腹痛或兼脓血,气病及血,服温补、四神诸剂少效,年久不愈,王氏认为是“有瘀血”,服此方效果明显。
膈下逐瘀汤所治肚腹瘀血主要是肝、胆、胃、肠之瘀血,针对的是腹腔系统,现代临床多用治肝硬化、萎缩性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本方以四物汤去地黄而参温经汤合失笑散而成。方中 当归、川芎、赤芍行血调血; 蒲黄、五灵脂、元胡、没药化瘀理气; 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
王氏认为,少腹部位主要与人体的生殖密切相关,而少腹部位,也就是下腹部,实际是盆腔的解剖位置所在。
而从王清任对肾、膀胱、溺孔、精孔、精道等的描述可知,其已基本将生殖之肾与泌尿之肾区别开来,观察到了输精管、输尿管等的客观存在。
因此,尽管王氏并未提出盆腔概念,但对少腹及膀胱、肾、精道等描述已与现代认识很接近。
现代临床多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男性尿道综合征、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原发性痛经、精液不化症等。
本方所治痹证是由风寒湿侵袭筋脉关节,久而闭着血气,故痛处不移,日久难愈。予身痛逐瘀汤逐瘀通经,散风湿,止痹痛。
本方 当归、川芎调血行血; 桃仁、红花破血行瘀; 没药、五灵脂化瘀止痛; 秦艽、羌活散风胜湿; 牛膝强筋骨散风湿; 地龙通经; 香附理气;甘草和中。
身痛逐瘀汤是王清任为痹症所立之方,王氏认为“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
现代临床中,身痛逐瘀汤也多用于骨科疾病,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纤维肌痛综合征等,也有用治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者。
※ 身痛逐瘀汤——瘀血痹阻经络证——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