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在朋友的影响下,范晓婷开始接触编织。她一开始并不懂毛线的种类,对各种编织技巧也一知半解。在向朋友妈妈虚心请教后,范晓婷学着根据编织物件选择适合的毛线,学习不同类型的衣物适合的编制方法。范晓婷逐渐学会了拐弯和拼接颜色,用双手将看似杂乱的毛线,理清头绪,成功织出两条围巾。在编织中,范晓婷既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也锻炼了耐心。最重要的是,她从中感悟到了劳动的快乐——多探索,多学习,劳动为大脑赋能,创造让心境充满活力!
杨影最开始学习理发的初衷,想帮助同学们剪出满意的发型。为此,杨影不仅根据网络教程进行学习,还特地去理发店实地观摩。综合考虑了舍友的的脸型与风格后,杨影为她剪出了适合她的发型。在舍友露出笑容的那一刻,她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掌握一项技能的过程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能通过自己的学习给身边的人带来帮助,对杨影来说意义非凡。在杨影看来,五一不仅是劳动者的节日,也是每个人的节日,在劳动中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展现劳动本色,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每每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带着精致的妆容登台,“化妆师”胡雁冰的内心是喜悦而又激动的。高考后,胡雁冰便对化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会搜索相关视频,跟着美妆博主学习;平日里会尝试多种风格,练习化妆技巧;每逢校园活动,她也会积极帮助老师、同学们化妆,看到他们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胡雁冰觉得成就感满满。她不仅让更多人收获了自信,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她希望同学们都能培养新技能,在劳动中提升自我,不断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李柳逐渐养成了收纳整理的习惯,坚持为生活做减法,以“断舍离”的原则重新审视自身与物品的关系。在李柳看来,这并不是一项定时定量的任务,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她每天都会收纳打扫,还会根据季节变化和物品增减情况时不时地进行整理。近期,李柳和同学们一起策划了“收放自如,一见寝心”项目,鼓励更多同学以收纳整理的方式最大化利用寝室空间,在劳动中收获价值。在过程中,她与团队成员也共同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她认为,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能力,培养多样化的劳动技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在学院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中,董清远有幸得到了一个现场指导的机会,由专业的收纳工作者到他的寝室进行现场指导。从那以后,董清远就喜欢上了收纳整理。他的收纳整理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往往渗透进日常生活中,将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清洗晾晒完的衣物叠好放入柜子里……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收纳工作。对他而言,收纳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更是培养一种归纳性思维,让他能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对生活进行收纳,也对人生进行归纳,干净利索才能整装待发!
由于母亲十分热爱种植、侍弄花草,受其影响,陈雨婷也喜欢赏花和种花,并与母亲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宿舍楼下的花圃里,就有她的劳动成果,那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玛格丽特,代表了蓬勃的生命力,也代表了青年人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期待。种植完成后,每每路过,看着花儿开枝散叶,逐渐成长,让她觉得很开心,很亲切。特别是当看到自己种的花在绚烂绽放时,陈雨婷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种花是一种贴近大自然的劳动,满含着收获的喜悦,也让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朋友们一起相处,将美丽的花朵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快乐翻倍,美丽翻倍。
经济学院党支部和宿管办在学校桃苑联合开展了一次种植活动,这次活动让吴宇博喜欢上了种植。这次活动中,他们种植了绣球花、栀子花和玛格丽特。种花是一个复杂又需要耐心的事,如何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如何规划每一朵花的种植位置,如何保证花朵更高的成活率,都是在种植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整个种植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吴宇博和他的同学们在种植前就开始规划花朵的种植位置,在种植时仔细挖去了泥土中的石子,小心耕植,控制浇水的用量,所有人齐心协力,在宿舍楼下种满了鲜花。
PCB智能卡套基于“硬核南邮”的设计理念,将科技和美学结合起来,大大满足了用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深入了解南邮,团队走访了三个校区,寻找承载南邮记忆的象征;为了解决图片绘制不清晰的问题,团队共同研发了多种高精度图片修复技术,与厂家进行了十多次讨论……于润泽指出,劳动本身带来的收获甚至比成果更重要,正是对校园文化的热爱使我们联系到一起,也正是劳动使我们创造了价值。邵天成也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次劳动机会,在实践中琢玉成器,百炼成钢!
陶黄河有一个自己的工具箱,里面摆满了日常可用的维修工具,不管是修自行车、电瓶车、水管电路,还是安装新的置物架和毛巾架,对他来说都是手到擒来。一次,寝室里的水管漏水,总发出“呜呜”的声音,惹得大家难以入睡。他便拿出了自己的工具箱,几番尝试,修好了水管,此后水管既不漏水,也不再发出响声,舍友们对此连连赞叹。他总说,每修好一件物品,都让自己觉得成就感满满,既让别人感觉到了方便,自己也从中收获了许多。虽然有时也会在维修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发生一些小事故,他总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以求下一次的实践可以更加完美。
无论一件物品最终修好与否,都让陶黄河得到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提升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专注度和耐心。
高中时,张浩杰的学校里就有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那是他初次接触3D打印技术。进入大学前的暑假,他结识了一名南京邮电大学波特兰学院的同学,这位同学很早就接触到了这项技术并且拥有自己的打印机,在他的帮助下,赵浩杰学习到了关于3D建模、切片以及调试使用打印机等相关基础知识,并在这些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深度学习相关细节,在学校组织的科技节比赛中,他学习并成功建模出激光竖琴基本模型,完成了比赛。作为电子相关专业的同学,他经常会制作一些小的电子用品,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外壳,让这些用品更加美观,并且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对他来说,劳动可以理解为亲自实践、动手实操,日常的学习中所学习的是大多是理论知识,而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应该实际动手操作,将理论与实际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