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起藏红花,相信崇明老百姓都不会感到陌生。藏红花虽然是小众品种,但在崇明已有几十年的种植历史,它曾让贫困的乡村改变旧模样,走上致富路。后又经快速传播,全国各地后起之秀纷纷崛起。回首过往,再看今朝,时代淘洗之下,这朵
藏红花,又叫西红花,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听名字,或许很多人可能也和记者一样心存疑惑,叫藏红花也好,西红花也好,它的产地总是西藏吧,又怎么会和崇明有所关联呢?
其实是这样的。之所以叫藏红花,是与它的历史有关。藏红花的原产地为中东伊朗,是在汉晋之际从印度、尼泊尔随佛教的东渐而传入西藏的,之后再由西藏传入中原地区,当时人们误以为它是西藏所产,藏红花便由此得名。
而与崇明有所关联,则是因为崇明是全国最早开始量化种植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始引种藏红花的,并分别在崇明、嘉定等地区进行试种,其中崇明的种植面积最大,并最终在80年代中后期实现规模化量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那个时期,全国只有上海地区才有藏红花种球,且被严格控制外流,因此直到90年代,崇明产藏红花都可算得上国内“一家独大”,也因此有了“产量占国产藏红花90%”的说法。
之后,转入市场经济时代,藏红花种球也开始作为商品,流入市场交易,种植技术在其他地区也日渐成熟,于是很快,浙江、安徽、河南等地都陆续种植成功。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国内从伊朗进口的藏红花数量也逐渐攀升。花开遍地,现在,若有心人关注下关于“藏红花产地”的相关信息,就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众说纷纭。
待细细来看,其实还是稍有不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进口藏红花品质不稳定,而国内有些地区则是以销售藏红花种球为主,有些地区则将藏红花花丝作为一般土特产来出售。崇明,走的却是和它们都不同的路线,崇明产藏红花多数是作为药用。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崇明种植藏红花面积约1000亩左右,年产花丝量在600-700公斤左右。上药集团是崇明藏红花的收购大户,同时也是目前国内藏红花药品的销售大户,根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崇明产藏红花能占到集团产量的80%左右,而集团出品的藏红花最终都流向医院或者药厂。2018年,集团还在崇明开辟了自己的种植区域,打造了一座藏红花标准化示范基地。
其实不论产地,崇明藏红花在品质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它能作为药用的根本原因。
先科普下,藏红花的品质主要依靠其药用成分——西红花苷(gān)的含量来评定。中国药典标准是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之和不得低于10%,苦番红花素的含量不得低于5%,有专业测定数据显示,崇明出产的藏红花三者含量能达到35%。因此,崇明藏红花的市价一般为50元一克,相对价格较高。
提升品质之外,延伸藏红花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也是崇明在竞争中突围的一条路径。比如,崇明曾探索“水稻—藏红花”轮作栽培模式,因不使用农药、化肥,稻米吃口特别香糯,广受欢迎。藏红花还“跨界”进入了美容行业。前几年,上药公司研制了3款藏红花面膜,第一年所产100万片面膜就销售一空,市场反响热烈。
尽管崇明在藏红花产业上,入局早、起步早,占有一定优势,但产业发展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积极应变才能寻得新的出路。正如采访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那样,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拥有1/3的基本农田,但放眼全国范围去看,农田面积总数还是少,若要比拼产量,自然没有优势,但近年来崇明紧紧抓住高品质、高附加值两个方向,不断努力,即使“百花争艳”,也依旧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赛道,走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