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雷锋”改了名字?雷锋到底有多少钱,怎么有那么多钱帮助别人?花棉被后面有怎样一段惋惜的情感?雷锋怎么有那么多照片……

  历经15年对上百名和雷锋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亲属、老师、同学、同事、领导和战友的走访,以及对众多历史资料的收集分析,昨日,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陶克少将携带他的最新力作《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来到长沙。在书中陶克更针对当下关注的热点以及网上的质疑一一解答,为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雷锋。

  省学雷锋领导小组副组长、雷锋研究会会长杨忠民少将、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姜英宇,长沙警备区政委李春艳参加座谈会。

  “这本书很务实,凡是我讲的地方几乎一句不差。”座谈会上,雷锋的老领导、原望城县委副书记赵阳城中肯评价。

  雷锋的原名是雷正兴。一直到1958年,报名去鞍钢的雷正兴却从此改名为雷锋,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去报名路上,雷锋对一同去的县放映员张建文(原名张希文)说,“雷正兴这个名字是叔公起的,有家道兴旺之意,旧社会我连家都没有,说什么家啊,我想趁报名当工人时候改过来。”他说自己最近常在乌山、金山行走,觉得山能登高望远,不会迷失方向,“我想改名叫雷峰。”张建文觉得改得好,让雷锋也帮他改一个,雷锋就以为“建设新文化”为寓意帮他改成了张建文。于是,两人在报名表上,一个填了“雷峰”,一个填了“张建文”。

  后来,雷锋找赵阳城提出了改名的想法,不知内情的赵阳城提了个建议,“你是到钢铁厂,钢铁铜银都要有金,你这个‘峰’字,右边不变,左边换个金字旁就准确了。”这样,雷锋到鞍钢报到起就采用了新名字。

  雷锋和张建文一起到了鞍钢。一天张建文妻子来信说母亲犯病了,急需用钱,手头并无余钱的张建文暗暗着急中,妻子又来信说,寄的20元钱收到了,母亲病也好了。张建文四处打听,一位乡友告诉他:“雷锋也知道你家事,肯定是他寄的!”

  今天给工友10元,明天给战友20元,还给灾区捐款100元,给公社捐200元……有人问了:“雷锋帮这个帮那个,有那么多钱么?”“他一个月津贴就几元钱,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攒不下那么多钱呀?”

  “雷锋16岁就参加工作拿工资了。”陶克为雷锋算了一笔账:雷锋1956年在望城县当公务员期间每月工资能拿到29元;1958年到了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时每月32元;同年11月在鞍钢工资到了36元,加上加班费等能拿到40多元;在部队里,一个月除了5角钱交团费和理发,其他都存到了银行里。“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雷锋的全部收入,大概是1400多元钱。节俭的他完全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有人说雷锋是“那个白天做了好事不留名,晚上全都写到日记里的人”,陶克对此表示,“日记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就像我们今天写博客、发微博一样。所不同的是,那时的日记是自己生活的记录,是不和别人分享的。再说,雷锋记日记时也不可能想到,日后要发表给全国人民看。”

  上世纪60年代,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拍照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雷锋在这段时间居然能拍下200多张照片,凭他当兵那每月几元钱的津贴,他肯定是付不起的。还有人说,雷锋事迹的照片是假的,是摆拍的。

  “雷锋也有时尚、青春的一面,他曾那么的爱照相。他有英纳格手表、有皮夹克、有料子裤和皮鞋,这些都是当年年轻人梦寐以求、追赶潮流的标志。”雷锋爱美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小学的合影里,他身穿白衣,挺直腰板,对着镜头微笑着。1956年11月,雷锋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县委班子照合影,他在一旁看热闹,书记张兴玉看见了,“快来,算你一个。”因为,“大家都知道,雷锋平时舍不得吃,但是爱美,爱照相,舍得在照相上花钱”。

  如今雷锋留下的照片大部分是在部队时拍的。陶克表示,先后有10位部队摄影工作者为他照过相,其中拍的最多的是张峻和季增。他们两人拍摄了240多张雷锋的照片,发表了100多张。张峻是沈阳军区的摄影干事,曾追踪和采访雷锋达90天。季增是雷锋所在团的摄影员,他跟踪拍摄雷锋的照片就更多了。为了及时地抓拍到雷锋的照片,季增在雷锋班里安了几个“眼线”,如果发现雷锋在哪里做好事就及时通知他。中秋节送月饼的照片就是季增得到消息后,先到医院大门口附近悄悄地等着,拍下了雷锋走进医院大门的背影。

  雷锋的照片有没有补拍?有。那是在1960年底开始宣传雷锋的时候,这些照片中有的当时就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所以,尽管雷锋的照片有补拍、摆拍,但总的来说是真实的。”

  “雷锋做好事又是学的谁?”在人人学雷锋的浪潮中,陶克反向提出了这个问题。在雷锋的日记中,他找到了一些答案。既有英雄人物董存瑞、黄继光等,也有身边人。

  县委书记张兴玉可以说是雷锋的学习榜样之一。有一次,雷锋跟着张书记下乡,看到一户农民生计艰难,张兴玉掏出15块钱给这户。雷锋一看,也掏出了两张5块钱。张书记说:“我给他就行了,你不用给了,你钱少。”雷锋说:“您一家七口,平均起来还没有我多。”

  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受到了主席接见的冯健也是雷锋的学习典范。1961年,冯健在杂志上看到雷锋的事迹介绍,给雷锋写去了祝贺信,很快收到了雷锋的回信,还有一张擦洗汽车的照片,雷锋在背面写道:“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

  韩万金是雷锋生前所在团的政委,雷锋也学他。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韩万金把全家人节衣缩食省下来的2000元钱交了党费。辽东发大水,他又把一个月的工资寄给灾区。他的事迹感动了全团官兵。雷锋在辽阳水灾和人民公社成立时,也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寄给了灾区和人民公社。

  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时尚青年,雷锋同样吸引了一些渴望进步的女青年目光。

  座谈会上两位女性的名字被与会者提及。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雷锋日记本上,有一段署名为“你姐黄丽”的临别赠言。“黄丽”真名叫做王佩玲,那个年代人们对男女交往很敏感,因此她和雷锋就采取了“黄丽”、“小凌”来互相称呼、书信来往。两人后因工作、学习变动而失去了联系。

  在弓长岭雷锋纪念馆里,有一床50多年前的花棉被。“花棉被的主人是雷锋,棉被芯却是乡友易秀珍的。”1958年,同为18岁的易秀珍和雷锋一起招入鞍钢,在那里,他们一起工作学习,共同适应北方的生活习惯,易秀珍还追随雷锋到了新建的弓长岭焦化厂工作。一天夜晚下大雨,为保护户外7000多袋水泥,雷锋带头给水泥盖东西,甚至用上了自己唯一的花棉被。易秀珍被团支书指定帮助雷锋拆洗被子,易秀珍忙了一上午,被单干净了,可里面的被芯却硬邦邦的了,这是雷锋从望城带过去的老被子。易秀珍悄悄用自己的被芯替换了雷锋的被芯。

  雷锋不知道么?其实雷锋看出来了,不久雷锋报名入伍了,在收到通知书那天,他把被子当着大家面交给了易秀珍请她保管。过后又悄悄对她说,“不要再盖我那床硬邦邦的被子了。”其实当时的同事于姐看出了少女心中的秘密,曾主动问他们要不要帮忙,雷锋笑笑说,“我们年纪还小。”

  1960年,鞍钢多次进行了精简调整,两人也断了联系。1962年,当雷锋特地去看望易秀珍时,易秀珍刚刚结婚两个月,她哭了:“你来晚了,我对不起你。”雷锋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2012年12月18日雷锋诞辰纪念日,易秀珍还写了一首诗,“抹去你的印迹,还是在心里;不再想你,盼你,还是惦记你;没有你的日子,总是哭泣;失去你,还是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