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北”工程建设中,什么土地适宜种什么树很关键。现在,我们要把视线暂时转到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那里有一座荒漠特色植物园,承担着沙旱生及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护和治沙植物的筛选研究工作,从那里筛选出来的“神奇植物”,是如何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总台记者 马丽:沙漠里都种了哪些神奇的植物?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民勤沙生植物园。作为我国重要的沙旱生植物保护和驯化基地,这里培育的植物已经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 唐卫东:这面是山杏、山桃,再有前面比较典型的蒙古扁桃,因为它的种子可以榨油,它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我们从新疆引来的叫香梨,库尔勒香梨。引进原因一个是有经济价值,可以食用,第二个就是有一定的防风效果。
目前这座沙生植物园里引进国内外沙旱生植物680余种,其中荒漠珍稀濒危植物26种。它们身上都有何独特之处?才能够在沙漠里生生不息呢?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 唐卫东:现在我们看到它茎干上蜕去的这个老皮,它其实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代谢的过程,就跟人的皮肤一样,功能主要就是防紫外线,一个就是防蒸发。
旁边这个就是我们典型的柠条,也是豆科植物,它这个叶片上面有一层白蜡,它主要是用来反光,就是减少它的蒸腾。
总台记者 马丽:沙漠中的植物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特有的生存智慧。比如我身边这一株它就是梭梭,沙漠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它的叶片呈现出狭小的鳞片状,或者是针状。
根据测算,一株3年龄的梭梭成活需要105升水左右,相当于210瓶矿泉水的用量。而一棵市区常见的绿化灌木—金边黄杨,耗水量达210升以上,至少是梭梭的两倍左右。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 唐卫东:梭梭就是我们沙漠中最抗旱的植物,它的根系基本可以达到7到12米。沙生、旱生植物最大的特点,要么侧根系发达,要么直根系特别深。
这座植物园的硬核之处,并不是它的美景,而是它的育种实力。除了现有品种培育,目前科研人员还在这里研究哪些防风固沙的新品种呢?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 何芳兰:沙冬青,是荒漠植物的活化石,但对我们这种治沙人来说,我们主要运用它的生态价值,它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唯一的一种阔叶灌木,以前的容器就是那种塑料杯,现在我们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这样移栽的时候,直接栽不要动,不动苗子,它对根系就没有任何伤害,这样的根系很完整,成活率在95%以上。
如今,沙生植物园引种并筛选出的适宜沙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沙旱生植物一共有多少呢?30余种,它们走出这座植物园,“走”进了更多西北干旱荒漠地区。
新疆杨、樟子松成为荒漠绿洲新型农田防护林建设的优良树种;沙葱、沙米等具有经济价值的物种,也在各地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