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极其丰富的矿产和生物资源,南极大陆的冰下世界,也蕴藏着科学未解开的秘密。
南极大陆上层覆盖着的巨大冰盖,早在25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不少科学家企图通过探测深层冰盖下的样本,来研究千万年前的地球生物种类。
别看南极大陆海拔足足有近2400米高,但覆盖在上面的冰层厚度,就占了三分之一。根据官方数据,目前南极大陆的面积约为1390万平方公里。但如果把南极地表上层的冰盖全部抽离,那其本身的面积也会比现在小一圈。
比起南极洲真实的面积,人类更在乎的,似乎是千米之下的生态空间,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存在?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科学界也展开了激烈争辩。
直到2013年,英国南极科考队到达了南极冰层下近千米的埃尔斯沃斯湖,他们利用特殊设备将深海冰层炸裂,再用微生物仪器取走了足够数量的样本。
研究结果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即使样本中微生物数量微乎其微,但起码在严寒恶劣的千米深层之下,竟然有生命体存在,这个事实足够震惊当时全球科学界了!
关于南极冰层下的微生物研究从未停止,另一边美国科考队又跑到了南极西部,探测到了一座由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数座冰窟。
根据三维图像还原,这些冰窟应该是由火山群迸发的热浪,直接融化了大量冰川,掏空所形成的。
科考队又进入冰窟,惊奇发现里面居然不是想象的刺骨寒冷,而是稳定在20度左右的气温。在冰窟之下的深层,还发现了苔藓、藻类等常见植物。这些冰窟用奇怪的通道互相连接,就像田鼠钻的地洞一般别有洞天。
一些激进的科学家还大胆猜测,在这些冰窟深处,很有可能存在着一些未知物种。
究竟是什么未知物种,科学界目前尚未定论,不过一种叫作“大王酸浆鱿”的巨型鱿鱼,却在南极冰层深处被发现了。
早在白十年前,就有探险家口述,他们在南极发现过一种长约10米的“超大号鱿鱼”。但因为探险家未能向公众展现实物,后来就多被人们视为吹牛调侃。
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派出的一艘南极科考船,突然在深海区域捕上来一只巨型鱿鱼!个头是普通鱿鱼的十几倍大,要几个成年人一起才能抬上船。21世纪初,又有一只科考船发现了巨型鱿鱼,这只鱿鱼被打捞上来,做成标本放置在了新西兰博物馆。
即便大王酸浆鱿个头如此之大,也逃不过天敌的灭门之灾。抹香鲸、南极睡鲨都是这类物种的天敌,只要遇见,就难逃一死。
和大王乌贼不同,大王酸浆鱿每个触手上还长了个灵活的钩爪,方便其捕食猎物,在条件恶劣的南极深海生存下去。
除了“超大号鱿鱼”,科考队还陆续发现了大型的海星、海蜘蛛一类的生物。它们在体型上都比常见的海生生物大得多。比如海蜘蛛一般不足1厘米,而南极冰盖下发现的海蜘蛛,随便一个都有巴掌那么大!
近些年科考队发现的暗红色“冥河水母”,长达10米,全身柔软得像绸缎一样。
这更让科学家们极度兴奋,对更进一步的考察研究更是摩拳擦掌。更有考察队员怀疑,也许有外星物种或未知海怪,生存在南极冰盖深处。当然,这类猜测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
不过,科学家也对南极海域有多种巨型物种做出了推断,他们认为冰冷的大洋寒流,隔断了温度较高的暖流,在低温海域中形成了富氧环境,磷虾海藻大量繁殖,又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从而繁殖出了各类奇形怪状的巨型生物。
如此来看,南极海域还真是一片极其珍贵的宝藏之地。不过,航空人员面对南极上空,却表现出了害怕担忧,他们宁可绕出再远的航行线路,也不愿直接跨越南极上方,这是为何呢?
原来在南极大陆上,会出现怪异的重力异常,有时会直接影响航线的磁极变化。不仅如此,南极大陆上放眼望去,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极大影响飞行人员的视觉能力,更无法准确判断地理坐标。
加上南极地理气候过于恶劣,如果没有专业的防护设备,当飞机遇险贸然迫降,对机上乘客来说,无异于是白白送死。更何况迫降过程中由于险峻的冰川分布,也加大了降落难度。
因此,目前全球除了有3条航线曾跨越南极大陆上空外,大多国家都选择避开而行,虽然这会消耗高达几倍的经济成本。
关于南极大陆,还有一个普遍的疑问。既然南极暗藏丰富资源,是一座完全未开发的处女地,那为何发达国家能沉得住气,至今没有疯狂开采占领呢?
这主要还是基于南极负责特殊的地形,南极不像非洲、美洲等常规大陆,只要俘虏当地种族,用工业手段强制就能制服。
南极大陆上压根没有一个人,即便发达国家带上再先进的设备,也很难长期驻扎在南极大路上霸占着不走。
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当时各国对南极的眼红竞争,正处于二战结束后。各国纷纷为残酷的战争付上了巨大代价。疲惫不堪,更不想再挑起战争。
加上各国领导人都不希望毁掉南极最后一片净土,于是共同制定了一项《南极条约》。这项保护公约规定,南极只能被和平探索,禁止在南极大陆上有任何军事破坏性行动。也正是这条注入了人性光辉的公约,才保住了南极不被开采得稀巴烂。
但近些年来,南极的生态趋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对南极的开采越发疯狂,你进一步,我跳两步,如果不加以制止,在不久的未来,南极一定会毁在现代化工业污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