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曾带我到大岗采风。大岗是个不大的小镇,位于番禺,邻近顺德,镇面俨然是个小城市,什么新潮店铺商品应有尽有,好不热闹。而我更愿意到镇内旧城区的横街窄巷中走走看看,寻找那“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和新感觉。

  友人带我离开小镇徒步走了四五个小时,深入到相对边远的乡村。但见这里果木茂盛,鸡鸣犬吠,修竹在舒适的农舍庭前屋后摇曳晃动,一河两岸靠满大小的农艇,或见渔农修网,农妇浣衣洗菜,老人树下话家常。再往外走,又见鹅棚鸭寮掩映在木棉老榕之间,大片的蕉林蔗海田园菜地和河涌交错的沙田区……一派充满生机又富足悠闲的景象,实在是个“王孙自可留”的好地方。

  我爱这里的乡村田园,它并不遥远,它不是陶渊明笔下的那种超凡脱俗的田园,而是实实在在可即可临富含人间烟火的田园。就是凭着这真切、良好的印象,我们几位画家便趁着草长莺飞的季节相约一起画大岗,因此便有了这批大岗村系列写生作品。现将绘画过程所思所感略叙于此,以助记忆。

  《田园清晓》是描绘大岗村最常见的菜地。如果从直观的欣赏角度而言,所有的菜园都是很美的,其美又大多在“繁复”。我画菜园则尽量删繁就简,在物种上、色彩上进行简化,只抓取构成菜园的一些基本特质,力求整体,做到以简驭繁,以墨代色,以小见大。

  《云横小村》一画的取材纯粹是信手拈来式的,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朋友在大岗村的小工厂的生活区,景象本是很一般:一个简易的竹棚搭在小小的池塘边上,一丛灌木和矮而细的几株修竹,还有几棵芭蕉,仅此而已!然而作为乡村小工厂的生活区,却也不能不算是“风景这边独好”而颇具诗意了。加上时有云雨袭来,这里更是别有一番景象。我在酝酿构思此画时,是想尽量保持那种比较直观的能给人亲临其境的感觉,而只在物象虚实远近组织上略作处理,使之更有现场感。

  《滴翠图》是大岗系列写生中物象内容最少的一幅。画中表现的是一条十分寻常的乡间小路,唯一引人注目的便是在路的深处有棵比较年轻的木棉树。就是因为有这棵年轻的木棉树,让我产生要画的冲动。在广东,高大古拙苍老的木棉树并不少见,其姿态之雄伟劲健自然就是“英雄”的象征。年轻木棉虽然看似欠缺一点“英雄”气概,但我觉得她传达了一种青春、向上的生气和活力,而在春天的云烟雾霭气氛的映衬下,眼前的一切又都散发出无尽的勃勃生机。

  《清溪倚翠》描写的是典型的珠三角田园风情。珠三角许多田园,都是由于河水多年冲积而成的,很多村庄农舍也相继搭建于此,显得有点零乱和分散,不像江南一些乡村那样规整。然而,她亦因此而具有自己的个性——随意而多变化,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和奇异的印象。此画便是基于这一意念,尽量运用朴实的笔墨语言加以表现。

  《家山祥云》是大岗系列写生中难得以山川入画的作品之一。原因是大岗虽也是四面环山,但实际上那些山称为山丘似更准确一些。别说与北方的山相比一点威风都没有,就算与稍近的粤西群山相比也显得太矮,甚至是小得可怜。尽管如此,这里的山也是坐镇一方,有利于辨析方位远近之功,也多少为大岗引来些许的山林之气。我之所以选取这一山村描画,是觉得山不在高,能养人育人则灵、则美。这山村人家并不稠密,却也多样,从房舍结构看是新旧交集,从居住环境看却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好去处。此画便是倾向于把“宜居”这一命题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体现出来,至于用什么技法形式就没作过多的考虑,也不想过于刻意求全,只求自然而然。

  《春寒》是描画大岗的乡村小食店。这小店建在水塘边,背靠老榕遮阴,它前店后种养,店里食用的鸡、鸭、鱼菜一应物品都是自种自养自给的,确实是十分乡野而环保的。店的面积范围颇大,每个角落都有不同景观。我之所以选取现在这个角度去表现,是不想把小店孤立地看,而是把它融入整体环境中。景物取舍和构图采取移动的方式,即不受客观局限,对物象适当进行重组,使之更完整更理想化。在笔墨表现上则尽量追求单纯,勾线为主,点染皴擦配合,墨为主色为辅,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夏木森森》是大岗系列写生中自我感觉画得最轻松自如的一幅作品。画中展现了小乡村的闲适和安祥。画面构成采取了散点透视与灭点透视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各种树木的交搭掩映有所安排,或疏或密,或远或近,控制好整体的虚实关系,努力营造出一种既直观又幽深的境界:一种远离繁嚣的澄明自适的田园耕读式的理想生活。笔墨上运用比较雅淡随意的方式,注重墨色的对比变化,尽量做出一种水气淋漓和墨韵诱人的效果。